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知识分子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 “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士发挥了重要作用”请用史实论证。

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据材料二,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子正在君王心术上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摘编自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3)根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材料四 明朝后期,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性(即本性)者,心所生也,亦非一种已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4)根据材料四,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

 

(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私学出现,学术环境宽松。 论证: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孔子、孟子提出“德治”“仁政”等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井田制;奖励军功、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秦国实力逐渐强大。 (2)儒家思想成为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3)进步之处:理学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精神;肯定人的正常欲望,反对奢靡之风。 (4)认为人都有私欲;尊重人的基本欲望(或肯定人的正常需求);主张个性自由、多样;反对权威(或是非标准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解析】 (1)原因: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特征分析,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论证:可分别从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三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答。 (2)作用:根据“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得出儒家思想成为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根据“(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分析得出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3)进步之处:根据“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子正在君王心术上已受蒙蔽”得出理学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根据“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得出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根据“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得出主张力行,具有务实精神;根据“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得出肯定人的正常欲望,反对奢靡之风。 (4)依据“夫私者,人之心也。”得出认为人都有私欲;根据“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得出尊重人的基本欲望;根据“性(即本性)者,心所生也,亦非一种已也”得出主张个性自由、多样;根据“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得出反对权威(或是非标准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材料反映出宋代婚姻变化的原因有

科举制度盛行  商品经济的发展  理学的兴起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查看答案

宋朝时期,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话本和词兴起。北宋中期以后,文人画、风俗画同时兴起。上述现象说明宋代的文学艺术

A. 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    B. 个性化倾向十分突出

C. 平民化与个性化的趋势并存    D. 形成了平等自由的学风

 

查看答案

“他们无意于追求典雅的意境……他们所醉心的,是具有容量、具有情节的绵密的故事,是能直接地并情调热烈地满足感官享受的紧锣密鼓。”文中的“他们”最欣赏的应该是(    )

A. 楚辞    B. 汉赋    C. 唐诗    D. 宋词

 

查看答案

清朝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是 ( )

A. 原始岩画 B. 汉代帛画 C. 中国文人画 D. 民间绘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