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 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 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始终牵挂着党和政府的心,终于有一天,我们政府实现了这一梦想。”那么这一问题的基本解决是在
A.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B.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
D. 20世纪80年代末
据统计,1978—1998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77.6%下降到28.5%,集体工业的比重由22.4%上升到38.3%,1980—1998年,城乡个体工业的比重由0.02%上升到18.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比重由0.48%上升到19.9%。这说明
A. 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B. 乡镇企业成为工业的新生力量
C. 国有工业的所有制得到优化
D. 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
A. 政企分开,建立股份有限责任制
B. 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
C. 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 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材料三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小说情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谈谈小说与历史之间的关联。
(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慨括40年来,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决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19)》
材料二
1948年,通货膨胀严重,上海市长排队抢兑黄金
1948年国民党政府法币崩溃,天津市民在兑换“金圆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原因。
(2)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