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1978年以后,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端
B.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题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忆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了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B. 农村生产技术的伟大变革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
D. 农民获得了所承包土地的所有权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在当时主要是指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公有制企业改为私营企业
C. 允许建立非公有制企业
D.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3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八条第一款中,明确规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B.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
C. 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D. 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 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 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