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有关“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背景下,美国与苏联对抗的表现
B. 是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复兴的重要因素
C. 美国借此吸引东欧各国,孤立和打击苏联
D. 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1968年,欧共体六国间贸易 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量 的一倍。共同市场的影响扩展到前欧洲殖民地国家,它们与六国分别谈判签署了优惠贸易协定。通过共同市场,西欧得以在新的世界格局的构造中扮演一个关键角色。上述信息表明
A. 西欧一体化促进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区域集团化
B. 欧共体六国间贸易量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首位
C. 西欧国家通过一体化影响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力
D. 经济发展推动了西欧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在《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中写道:“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争霸世界的目的”。这“两种武器”主要表现为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B.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铁幕演说
C. 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D. 马歇尔计划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题文)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下列选项中对上述观点分析错误的是
A. 美苏对抗中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B. 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
C. 美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借口
D. 基辛格的观点纯属偏见,完全违背史实
观察1988年和1993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次数变化“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示意图。该变化反映了
A. 美苏冷战局面的缓和
B.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C. 新闻媒体用语的更新
D. 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
(题文)苏联解体以后,科索沃危机使南斯拉夫成为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英国打算通过它拉拢美国牵制法、德。材料本质上体现了
A. 传统资本主义强国对欧洲事务主导权的争夺
B. 欧洲以法、德为基础的军事一体化进程加速
C. 美国视欧洲为其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根基
D. 一超多强下世界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