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技术发展史大事记(节选) 1604年,伽利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技术发展史大事记(节选)

1604年,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1687年,牛顿在认真研究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写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万有引力和运动定律。1765年木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1769年詹姆斯•瓦特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理发匠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到1800年,英国棉纺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第一个成功地用蒸汽机来驱动轮船。1814年,史蒂芬孙妍制出笫一辆蒸汽火车。1831年,法拉笫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38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格拉姆制成电动机,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机。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发明汽油内燃机,1882年,爱迪生创违笫一个发电厂,1887年,迪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郎克(1858-1947)提出量子论学说。1903年,莱特兄弟设计了第一架飞机。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狹义相对论。1945年,以原子能的研究与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了核能利用的新时代。1955年,以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向外昆空间进军。21世纪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标志,人类进人了信息时代。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2)任选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史实简要槪述其影响。

 

(1)特点:科学与技术逐渐结合;科学发明的时间和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从科学发明到应用的周期愈来愈短);科技含量(层次)越来越高,科学研究与产品日益复杂化;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逐渐增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大。 (2)例如: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瓦特改进蒸汽机使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成为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的万能原动机,大量工厂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进一步推动交通运输业和石油开采业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解析】 (1)第一小问可以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时间,内容和历史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内容上来看,18世纪以后科技开始应用到技术中转化为生产力,科学与技术逐渐结合,17世纪到20世纪之间科学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复杂;从转化的时间来看17到18世纪之间进程缓慢,18世纪开始速度明显加快,科学发明的时间和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从科学研究的历史作用来看,科技发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2)举例可以结合所学近代物流学以及对技术产生的作用来回答,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和瓦特改良蒸汽机关系以及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等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材料二《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三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中国古代科技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有的成为文明的助推器,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请列举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成果,并说明它们如何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明清时出现的“李约瑟难题”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宋代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宋词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兴盛的主要原因。

(3)宋代的思想文化虽然繁荣,但是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复兴”。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通过比较研究认为:“近代世界赖于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下列宋朝时传入欧洲且对“近代世界”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发明是

A. 指南针

B. 地动仪

C. 造纸术

D. 火药

 

查看答案

(题文)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至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

A. 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    B. 儒家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C. 士大夫轻视科举入士途径    D. 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 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