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图》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艰难曲折。导致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B. 受到本国势力的压迫与束缚
C. 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
D.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这里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在( )
①轮船招商局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京师大学堂 ④开平煤矿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 当时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 |
B | 政府直接经营一些手工行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请优秀工匠,使用上乘原料,生产不计成本 | 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精美,官营手工业比较发达 |
C |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 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的主要来源 |
D |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 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因此受到严重冲击 |
A. A
B. B
C. C
D. D
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由于出口额的迅速增长,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一现象表明
A. 中国小农经济解体
B. 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C. 列强对原料掠夺加剧
D. 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
在西方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照这一论断,你认为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 西安
B. 上海
C. 广州
D. 天津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徽商的谦虚
B. 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 徽商的虚伪
D. 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