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摘自凌志军《交锋》)基辛格此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A. 高度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B. 指出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C. 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D. 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

 

D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以及基辛格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可判断只有D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在同西方国家建交问题上采取了一种特殊方式,即同外国“半建交”或称“建立半外交关系”,这具体表现在双方同意互派代办而非大使。“半外交关系”也属一种正式的外交关系,只是关系尚未完全“正常化”,有待最后完成正式建交。这项举措在建国之初有助于

A. 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

B. 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C. 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D. 贯彻独立自主的方针

 

查看答案

有西方报纸对下图某会议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经过这次会议,也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此会议对新中国来说是

            周恩来一行步入会场

 

A. 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B. 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成为解决国与国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打破了中美外交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查看答案

(题文)195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农业合作化必须依靠党员团员和贫农下中农》的重要文件,此后“贫下中农”一词在各新闻媒体频繁出现。该词在中国大地上使用达到顶峰应是在

A. 1955~1957年

B. 1956~1966年

C. 1966~1976年

D. 1976~1978年

 

查看答案

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是指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村民自治制度

 

查看答案

1953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这主要是为了

A. 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

B. 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

C. 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