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人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领事裁判权

A. 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B. 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D. 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C 【解析】 试题《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领事裁判权”反映了中国传统司法制度与近代西方的司法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司法制度的改革,已向国际司法制度接轨,故C项符合题意。A项“由人治走向法治”夸大了这一规定的作用;B项说法错误,适应列强侵略需要不能说是时代需要;D项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故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统计,1820年至1952年中国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1/3降到了1/20,实际人均收入从世界平均水平降到了平均水平的1/4。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内部动荡与列强侵略

B. 西学东渐与经济衰退

C. 生产停滞与民族危机

D. 政局混乱与工业落后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后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图)。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A. 北伐战争胜利

B. 国共十年对峙

C. 日军全面侵华

D. 全面内战爆发

 

查看答案

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这表明英国当时

A. 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B. 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

C. 国王仍握有较大权力

D. 君主专制未根本改变

 

查看答案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 反对奴隶制度

B. 具有人文精神

C. 抨击贫富差别

D. 主张权利平等

 

查看答案

胡惟庸案后,明太祖加强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和百官,同时赋予其封驳之权,此后给事中的人员不断增加,位阶有所提升,但其品秩降低,然给事中仍可以七品之卑,退上封事,指斥大臣。据此可知明代君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 扩大给事中的监察职能

B. 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 以小驭大强化君主权力

D. 防止给事中的权势过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