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今菲律宾)。明万历...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今菲律宾)。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目靓彼地,土产朱薯被野、生熟可茹,询之夷人,咸称薯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乃伊国之宝,民生所赖……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坚硬不肥沃)之地遍行栽播。

——摘编自(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清代中期,百姓在福清、福州等地建立报功祠、“先薯亭”,以纪念陈振龙引进甘薯和金学曾推广种植之功绩。

——摘编自《福州市政府志》

(1)根据材斜,说明甘薯在我国得到迅速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村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振龙引种推广甘薯的意义。

 

(1)商人陈振龙心系民生的爱国精神推动了甘薯的引种、推广;政府的倡导激励了甘薯的迅速传播;适应性较强的优良生物学特征是甘薯传播的客观原因。 (2)甘薯易种植,产量高,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粮食作物;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土地开发与人口增长;丰富了我国的饮食文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陈振龙目睹菲律宾广种甘薯,向土著打听相关情况并引进藤苗及栽种之法,可以得出其心系民生的主动精神;由其子上奏官府经历可知政府倡导也起了很重要作用;“硗确之地遍行栽播”可知甘薯适应性强、产量高也是迅速推广的重要原因。 (2)依据甘薯的生物特性和引入后广泛种植的状况,结合明清时期经济、人口及社会发展状况可从增加粮食种植、缓解粮食短缺问题、推动土地开发与人口增长、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等方面简析意义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1为17—19世纪初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中国

西方

清军入关《大清律》的颁布顺治帝颁布禁海令军机处设立八股取士康乾盛世广州“十三行”设立乾隆时《医宗金鉴》问世

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美国1787年宪法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3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5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立法。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从1950年至1980年,联邦政府用于社会保障项目的开支每年平均递增11.8%。

—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二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政府为发展社会保障采取的做法,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出台的背景。

 

查看答案

胡适提倡“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即不依傍、不盲从。这反映了他主张

A. 培育独立理性精神

B. 继承发扬经世致用思想

C. 摒弃传统儒家学说

D. 开展平民化的文学革命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内容上侧重于“西文”“西艺”。这说明洋务教育的特点是

A. 宣扬全盘西化

B. 强调制度革新

C. 提倡思想解放

D. 重视西方科技

 

查看答案

(题文)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 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

B. 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

C. 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 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