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人口变化趋势及预测图 根据材料图片提取一个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人口变化趋势及预测图

根据材料图片提取一个新中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从中谈谈你的认识。

 

信息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前20年,中国人口增长迅速。说明: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对世界战争的忧虑,政府鼓励人口生育;中国传统“多子多福”的生育文化的影响;随着人民生活的安定以及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大幅提高;当时的人口理论不成熟,受意识形态的干扰较大。 信息二: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口生育率不断下降。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传统生育观念的改变,人们的生育意愿不断下降,导致生育率持续下降;随着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民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和负担渐重,养育孩子的成本大幅提高。 信息三:新中国成市至今,中国人口红利得到了最大释放,当前已进入历史拐点并将逐渐消失。 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的人口生育高峰,给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提供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迅速增长的人口在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也给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大量负担,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城市膨胀、贫困人口增加等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我国低龄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明显减少,老年人口急剧增加,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红利日渐消失。 认识:人口增长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要根据国情适时调整人口政策;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努力实现“老有善养”。 【解析】 本题根据材料“新中国人口变化趋势及预测图”即可从中提取一个新中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信息,例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前20年,中国人口增长迅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建设、政府鼓励、生育文化、生活水平、医疗条件、意识形态等方面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前20年人口增长迅速的现象。再从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国情与政策等方面回答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如何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的?

(2)依据材料二,分析法国为什么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因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近年来新史学对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评价如何,如此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

材料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朝鲜和韩国分别提出了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方案。朝鲜外相南日提出3点建议:

(1)举行国民议会的全朝鲜选举,组成朝鲜统一政府;由民主朝鲜和韩国选派的代表组成全朝鲜委员会,其任务之一是草拟一个全朝鲜选举法,并采取措施保证朝鲜居民的各种自由。

(2)-切外国武装力量在6个月内撤出朝鲜;

(3)对维护远东和平有最大关心的相应国家保证朝鲜的和平发展,并为朝鲜的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韩国代表提出14点建议,其中包括:

(1)按韩国的宪法手续由联合国监督在全朝鲜进行选举,联合国监督人员享有充分的行动与言论的自由;

(2)全朝鲜国会代表按全朝鲜人口的直接比例计算(注:当时南方人口是北方的2倍);

(3)在选举前一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出北方,驻在南方的外国军队待统一后才能撤离。

—据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韩双方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分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内瓦会议未能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原因及留下的隐患。

 

查看答案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ЗАЕМ”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查看答案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安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它

A.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关键步骤

B. 作为东部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

C. 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D.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查看答案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