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行禅让,让位给燕相子之,遭到诸国反...

据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行禅让,让位给燕相子之,遭到诸国反对,认为这么做是“上逆于天,下不顺于人”的倒行逆施。这表明当时

A. 宗法秩序仍受到重视

B. 天子之位争夺激烈

C. 周王强化“共主”地位

D. 周王干涉他国内政

 

A 【解析】燕王“让位给燕相子之”,不符合宗法制的规定,遭到诸国反对,说明当时宗法秩序仍受到重视。故答案为A项。材料所述不是对天子之位的争夺,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周王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人口变化趋势及预测图

根据材料图片提取一个新中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从中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如何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的?

(2)依据材料二,分析法国为什么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因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近年来新史学对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评价如何,如此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

材料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朝鲜和韩国分别提出了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方案。朝鲜外相南日提出3点建议:

(1)举行国民议会的全朝鲜选举,组成朝鲜统一政府;由民主朝鲜和韩国选派的代表组成全朝鲜委员会,其任务之一是草拟一个全朝鲜选举法,并采取措施保证朝鲜居民的各种自由。

(2)-切外国武装力量在6个月内撤出朝鲜;

(3)对维护远东和平有最大关心的相应国家保证朝鲜的和平发展,并为朝鲜的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韩国代表提出14点建议,其中包括:

(1)按韩国的宪法手续由联合国监督在全朝鲜进行选举,联合国监督人员享有充分的行动与言论的自由;

(2)全朝鲜国会代表按全朝鲜人口的直接比例计算(注:当时南方人口是北方的2倍);

(3)在选举前一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出北方,驻在南方的外国军队待统一后才能撤离。

—据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韩双方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分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内瓦会议未能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原因及留下的隐患。

 

查看答案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ЗАЕМ”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查看答案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安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它

A.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关键步骤

B. 作为东部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

C. 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D.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