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夫之在《论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中说:“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因祚所以不长也;而...

王夫之在《论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中说: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因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存乎神者之不测,有如是夫!下列说法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 郡县制的推行是秦速亡的原因之一

B. 秦行郡县的目的是为了行其大公

C. 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为害滋多

D. 反对实行君主制

 

A 【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实行郡县制,对天子并不利,所以国家的寿命是不长久的;王夫之认为实行郡县制是秦朝没有长久的原因。所以答案选A。秦行郡县的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CD与题意无关,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讲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写道:“……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世卿世禄制

D. 科举制

 

查看答案

《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仁宗言:‘卿言故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这体现出:

A. 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

B. 政治理性化色彩凸显

C. 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 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查看答案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B. 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 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D. “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查看答案

北宋时期一次科举取士达八百人,超过唐开元全盛期二十九年取士总数,而且在太学生的录取上唐代规定须是五品以上公子孙,但宋代则规定是八品以下子弟若庶人之俊异者。北宋采取与唐代不同的科考政策旨在

A. 推行重文轻武的战略    B.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C. 解除科考的品级限制    D. 适应理学的发展需要

 

查看答案

据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行禅让,让位给燕相子之,遭到诸国反对,认为这么做是“上逆于天,下不顺于人”的倒行逆施。这表明当时

A. 宗法秩序仍受到重视

B. 天子之位争夺激烈

C. 周王强化“共主”地位

D. 周王干涉他国内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