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7年10月,上海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在会见《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记者...

193710月,上海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在会见《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记者时发表声明:今天的事业,与其说是在教训支那人,更应该说是在提醒他们,应该好好考虑如何全力去拯救四亿人民。当务之急是,如何将支那从共产主义势力中拯救出来。这不仅是为了支那本国,也是为了整个东亚。这一声明反映日本

A重视与英美国家友好关系

B.认可西方媒体客观公正

C.追求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D.假借反共掩饰战争意图

 

D 【解析】 试题材料中日本的声明不是针对英美国家的,故A项排除;材料中上海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在会见媒体,并是不是为了认可西方媒体的客观公正,旨在说明齐侵略中国的意图,故B项排除;依据材料中时间信息,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而不是为了和平与稳定,故C项排除;据材料中“当务之急是,如何将支那从共产主义势力中拯救出来。这不仅是为了支那本国,也是为了整个东亚”说明了日本借助反共来发动侵略战争的真实意图,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很多历史问题上,国家之间,甚至国家内部阶层之间因为立场和角度的缘故,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单就名称就会有不同的说法。比如1937—1945年中国与日本的那场战争,名称有:中国称“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中战争”、“支那事变”,西方国家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其中强调了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 抗日战争    B. 日中战争

C. 支那事变    D. 第二次中日战争

 

查看答案

加试题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

谷玉霖,来远舰炮手,1946年5月18日口述

“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

《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

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

《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

 

 

A. 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B. 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

C. 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

D. 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

 

查看答案

晚清大学士徐桐撰联:“创千古未有奇闻,非左非邪,攻异端而正人心,忠孝节廉,只此精诚未泯;为斯世少留佳话,一惊一喜,仗神威以寒夷胆,农工商贾,于今怨愤能消”。他评价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变法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

A. 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 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 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查看答案

1901年2月,流亡在西安的清朝政府发出上谕,宣布今后的对外方针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还声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这体现出清政府

A. 以主权换治权

B. 主动赔款割地

C. 甘心做傀儡

D. 失去民心民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