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初,实行自由贩卖,不收盐税。后实...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初,实行自由贩卖,不收盐税。后实行国家专卖,官服大幅提高盐价,甚至贪官污吏还抓夫抓差无偿运盐,勤孛百姓,中饱私囊,人民怨声载道,恨透食盐专卖。同时政府盐务机构庞大,开支惊人。他(刘晏,715——780)首先大力削减了盐监、盐场等盐务机构,又调整了食盐专卖制度,改官收、官运、官销为官收、商运、商销、统一征收盐税,改变了肃宗时第五琦(唐朝官员)规定的官运官卖的盐法。规定盐官统一收购亭户(专门生产盐的民户)所产的盐,然后加价卖给盐商,由他们贩运到各地销售。国家只通过掌握统购、批发两个环节来控制盐政。为防盐商哄抬盐价,在各地设立常平盐仓,以平盐价,这样一来,大批盐吏被精简,盐价下跌,万民称颂,税收也激增。

—余耀华<大唐财相刘晏>

(1)根据材料,概括公元8世纪中后期唐代食盐专卖制度的弊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盐务时弊,大唐财相刘晏采取了哪些兴利除弊的举措?这些举措起到什么作用。

 

(1)弊端:盐业专卖,官府抬高盐价;贪官污吏中饱私囊,百姓怨声载道;政府盐务机构庞大,开支惊人。 (2)举措:由盐官管理亭户,统购亭户所产食盐;采取“借商销盐”的新方法;精简盐政机构和冗官冗吏;各地设立常平盐仓。作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盐价,保障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公元8世纪中后期唐代食盐专卖制度的改革,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 (1)公元8世纪中后期唐代食盐专卖制度的弊端,可以从材料中“官府大幅提高盐价”“甚至贪官污吏还抓夫抓差无偿运盐,勒索百姓,中饱私囊,人民怨声载道”“政府盐务机构庞大,开支惊人”等信息归纳得出。 (2)大唐财相刘宴采取的举措,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大力削减了盐监、盐场等盐务机构”“规定盐官统一收购亭户(专门生产盐的民户)所产的盐,然后加价卖给盐商,由他们贩运到各地销售”“在各地设立常平盐仓,以平盐价”等信息归纳得出。这些措施的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大批盐吏被精简,盐价下跌,万民称颂,税收也激增”等信息分析得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

时期

录取数量或方式

考试内容

考试程序

唐代

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字、算学等

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

宋代

录取名额大为增加

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

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明代

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主

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变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陶片放逐法……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但放逐投票会议的召开并不意味着一定有人被放逐,因为雅典法律规定放逐投票须达到6000人的法定人数。……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Aristeides)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摘编自张锐智《论雅典“贝壳放逐法”及启示》

材料二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十三部刺史。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其具体内容是:“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刺史(俸禄六百石)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摘编白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陶片放逐法与西汉刺史制度在社会监督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代刺史制度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试分析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所蕴含的治国思想。

 

 

查看答案

国际联盟的一份调查表明,华南地区的雇农和半雇农占了农村人口的60%~90%,他们除了将年产庄稼的40%—60%交作地租外,还要替佃主交纳正常的地税和附加税——附加税为正常地税的35%—350%不等。农民被剥削到了极限,只有一场革命能解救他们。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晚清时期中国南方农民的贫困问题

B. “平均地权”思想提出的社会根源

C. 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D.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该宣言发表于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对材料中孙中山的这一言论解读正确的是

A. 呼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B. 主张通过政治改良来救国

C. 将满族视为“中国”之外的异族

D. 在反帝大旗下号召民众排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