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

A. 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 各自具有片面性

C. 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 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A 【解析】 根据“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说明毛泽东义利观强调牺牲精神,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需要,“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表明邓小平主张兼顾牺牲精神和物质利益,适应了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现实,A正确;两人的义利观都反映了社会现实,都具有合理性,B错误;毛泽东义利观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形势,不是为了发展经济,排除C;邓小平兼顾牺牲精神和物质利益,两人的义利观不是根本对立的,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义,便主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

A. 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

B. 丧失了领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

C. 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

D. 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

 

查看答案

199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334万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4%。这主要得益于

A. 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

B. 当时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落实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查看答案

1928年,苏联爆发粮食收购危机。面对这一危机,斯大林认为,只有用阶级斗争的办法,才可能真正解决这一危机,解决农村资本主义向苏维埃政权进攻的不利局面。材料表明

A. 危机根源在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左”倾思想占据上风

C. 农业集体化不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D. 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

 

查看答案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说:“驱夷之论既为天下之所废而不可行,则不容不通知外国事。欲通知外国事,自不容不以西学为要图,此理不明,丧心而已。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若尚因循,行将无及。”这表明严复主张

A. 通晓夷情抵抗列强侵略

B. 坚持变法维护清朝统治

C. 反对守旧宣传进化思想

D. 提倡西学挽救民族危亡

 

查看答案

(题文)1925年6月,永利碱厂创办人、大实业家范旭东通过上海英文《大陆报》发表题为《请看英人摧残国货毒辣手段》的文章,披露工业用盐收税案的经过,揭露英国资本家丁恩等人侵犯主权、摧残我国工业的情况,在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材料表明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制约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官僚资本的阻碍

D. 民族资本主义在技术领域受制于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