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中国“在文学上他们是成人,在科学上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中国“在文学上他们是成人,在科学上他们是儿童”。这个科学的儿童在人生之初,也有基本的科技经验与积累,但它们的实用性、整体性和直观经验性,决定了它们只能停留于初级阶段,永远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突破。比如:中国的罗盘,西方人用来探险,中国人则更多的用来测风水选坟茔;中国的火药,西方人用来制造火器,中国人则过多的用来放鞭炮、点烟花;对于数学,西方人为数学而数学,中国人则更多地用来丈量土地、测量收成;对于天文学,西方人是为了发现上帝造人的方法,而中国人是为了种地和占卜。

——摘编自端木赐香《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示例1】: 论题:中国缺乏产生近代科技的土壤。 阐述:政治上的封建专制束缚了科技进步,科举制忽视实际应用学问: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和推广;自然经济占主导,限制了生产力的提高;思想上,清朝大兴文字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外交上推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了对外交往。 【示例2】: 论题: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阐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以上“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论题,该论题必须明确;其次,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对该论题进行阐述,需要史论结合。如,由材料信息“这个科学的儿童在人生之初,也有基本的科技经验与积累,但它们的实用性、整体性和直观经验性,决定了它们只能停留于初级阶段,永远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突破”归纳出“中国缺乏产生近代科学的土壤”,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外交角度论述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

A. 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 各自具有片面性

C. 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 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查看答案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义,便主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

A. 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

B. 丧失了领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

C. 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

D. 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

 

查看答案

199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334万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4%。这主要得益于

A. 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

B. 当时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落实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查看答案

1928年,苏联爆发粮食收购危机。面对这一危机,斯大林认为,只有用阶级斗争的办法,才可能真正解决这一危机,解决农村资本主义向苏维埃政权进攻的不利局面。材料表明

A. 危机根源在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左”倾思想占据上风

C. 农业集体化不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D. 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

 

查看答案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说:“驱夷之论既为天下之所废而不可行,则不容不通知外国事。欲通知外国事,自不容不以西学为要图,此理不明,丧心而已。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若尚因循,行将无及。”这表明严复主张

A. 通晓夷情抵抗列强侵略

B. 坚持变法维护清朝统治

C. 反对守旧宣传进化思想

D. 提倡西学挽救民族危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