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雍正即位之初,贪官污吏纳贿盛行,库帑...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雍正即位之初,贪官污吏纳贿盛行,库帑不足,财政匮乏。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五月,率先在山西省实行火耗归公,后逐步推广。措施如下:第一,以前造成亏空的责任不追究,但必须在限期内改正。规定除陕西外,限三年内,无论贪污挪用的问题是否已经被查出,务必如数补足。如限期不完,从重治罪。第二,设立会考府负责全国支出经费的核算,不合规定的不准报销。第三,清理各种陋规,须保留的收入作为公款。过去用于官员受益的各种征派收入或禁止奢侈浪费形成的收入,统归国家财政。

火耗归公后,一部分用于弥补亏空,一部分作地方公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火耗归公后,私征、暗征减少,火耗征收率有所降低,在弥补亏空的同时,追查亏空原因,过去私征贪占官员的行为受到了一定限制。

—赵兴罗、李少会《古代吏治整饬与财政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帝火耗归公改革的背景与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火耗归公改革的积极影响。

 

(1)背景:雍正帝上台后,贪官污吏纳贿盛行,国库空虚,财政不足。举措:以前造成亏空的必须在限期内改正,贪污挪用的问题要如数补足;设立会考府负责全国支出经费的核算,不合规定的不准报销;清理陋规,各种收入作为公款统归国家财政。 (2)影响:整饬了吏治;增加了财政收入;人民负担减轻;强化了财政制度管理。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雍正帝火耗归公改革的背景可以在材料中直接找到答案,例如,“贪官污吏纳贿盛行,库帑不足,财政匮乏”就可以作为背景的答案。三个主要举措则要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也是基本上能够直接找答案,例如,“以前造成亏空的责任不追究,但必须在限期内改正”就可以直接作为第一个措施。 (2)改革的积极影响要从经济方面、政治方面等多方面分别概括,政治方面主要突出贪官污吏纳贿盛行得到了治理即整饬了吏治等,经济方面主要突出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人民负担减轻、设立会考府等则强化了财政制度管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中国“在文学上他们是成人,在科学上他们是儿童”。这个科学的儿童在人生之初,也有基本的科技经验与积累,但它们的实用性、整体性和直观经验性,决定了它们只能停留于初级阶段,永远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突破。比如:中国的罗盘,西方人用来探险,中国人则更多的用来测风水选坟茔;中国的火药,西方人用来制造火器,中国人则过多的用来放鞭炮、点烟花;对于数学,西方人为数学而数学,中国人则更多地用来丈量土地、测量收成;对于天文学,西方人是为了发现上帝造人的方法,而中国人是为了种地和占卜。

——摘编自端木赐香《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

A. 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 各自具有片面性

C. 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 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查看答案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义,便主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

A. 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

B. 丧失了领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

C. 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

D. 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

 

查看答案

199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334万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4%。这主要得益于

A. 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

B. 当时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落实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查看答案

1928年,苏联爆发粮食收购危机。面对这一危机,斯大林认为,只有用阶级斗争的办法,才可能真正解决这一危机,解决农村资本主义向苏维埃政权进攻的不利局面。材料表明

A. 危机根源在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左”倾思想占据上风

C. 农业集体化不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D. 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