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1950年起的58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2亿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1950年起的58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2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用了29年。从2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29年,其中,从20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用了23年,从50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6年,2002-2007年6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的总和。

材料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

 

年代

1978

1985

1986

2007

初级产品

53.5

50.5

36.4

5.1

工业制成品

46.5

49.5

63.6

94.9

 

 

材料三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百分比)

材料四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方式情况(单位:亿美元)

 

项目

金额

比重(%)

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

5385.8

44.2

加工贸易

6176.5

50.7

其他贸易

617.8

5.1

 

 

—以上资料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后29年比前29年增速较快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3)据材料三、四,我国对外贸易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1)因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趋势: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增多;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比例上升;其他产品下降(或初级产品下降,或非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下降)。 (3)问题: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仍然较低;以加工贸易为主。 应对:坚持改革开放;调整产业结构(或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从2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2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改革开放的作用指出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后29年比前29年增速较快的最主要因素。 (2)本题据材料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材料三“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即可从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比例变化等方面回答这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3)本题据材料四“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方式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的比例等方面回答我国对外贸易存在哪些问题。再从改革开放、产业结构等方面回答如何应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的企业家们在中国企业史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年张謇任农商总长,先后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他提出:“为今之计,唯有确定中央银行,以为金融基础,又立地方银行,以为之辅;厉行银行条例,保持民业银行、钱庄、票号之信用;改定币制,增加通货。”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倍感人才的匮乏,发出“临事需人而悔储才之迟”的感叹,所以他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

—摘编白雷巧玲、任培秦、韦林珍《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

材料二(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汉奸、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摘编自陈安吉《名人与南京》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有关经济方面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永利铔厂的历史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的企业家共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

 

查看答案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材料二(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是一则报纸广告。文中有“真正国货……‘请国民每年挽回四千五百余万之权利”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最适用于研究课题

A. “洋务运动卅年”

B. “早期工人阶级生存状况”

C. “实业救国热潮”

D. “近代首批民族企业产生”

 

查看答案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开始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产品的平均分配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查看答案

美国加州大学彭慕兰教授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挖煤)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英国

A.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B.颁布《航海条例》

C.大力发展海军力量    D.发动鸦片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