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8年的《长寿县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

1928年的《长寿县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有款不妨虚糜,强者借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望。”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乡村百姓思想开始解放

B. 民主革命进程影响乡村习俗

C. 乡村传统文化渐趋失落

D. 近代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特点

 

C 【解析】试题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是反映乡村祠祭等传统文化越来越多不被人们所重视,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渐趋失落的现象,而不是其他三个选项所描述的问题,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88年4月《申报》载文: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这反映出

①近代社会新旧观念剧烈冲突

②上海处于开风气之先地位

③近代工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④社会生活呈现半殖民地特征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在苏联,1928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 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 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 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 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查看答案

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题文)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A. 公共汽车

B. 飞机

C. 火车

D. 轮船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D. 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