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的出版撰写了七...

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的出版撰写了七篇序言,强调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以下史实符合此理念的是

①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②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④毛泽东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①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主要受印度教和基督教的影响,故错误;②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结合,利用资本主义和市场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正确;③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并非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故错误;④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正确。故C选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1910年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出版的《南风报》第一期中的插图。图中的竹叶是由三民主义中的某个主义组成,请分析判断竹叶所示的主义指的是三民主义中的

A. 民主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查看答案

社会主义运动经历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与反思。

材料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材料二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18年执政生涯的评价:到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逐渐泯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1990年,戈尔巴乔夫又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戈尔巴乔夫总统提出“更新联盟”的构想,于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以“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代替了原先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每个共和国都成为主权国家。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2)据材料二,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的基本态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归纳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相似的局限性?

(3)据材料三,戈尔巴乔夫犯了哪些严重错误?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35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满虏窃国,易于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以腥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流,以终余年……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材料二 (建国初期)受当时强劲的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人的服饰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呈现出学习借鉴苏联服饰的趋势。在当时,服装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承载着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营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政治使命。苏联服装成为思想进步、追求革命的象征,主导着当时人们的服饰取向与选择。列宁装、依照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坦克服、根据苏联款式仿制的各种布拉吉(连衣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闪耀在民众服装中的亮丽风景。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文化大革命兴起,在破四旧运动中,谁的穿戴如果被认为不符合无产阶级式样,或带有封、资、修的影响,就会在大街上被勒令停下来,强制剪掉头发,撕烂衣服,红卫兵拿着剪刀专干此事,小脚裤管是他们最为仇视的对象,见了就剪。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社会服饰变革的主要因素。

2)著名历史学家冯尔糜先生曾说:冠服、发型的形成同人们的政治意识紧密联系。因此,在特定历史时期,相对应的服饰就成为特定的政治符号。

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欧美近(现)代化的初期,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此后,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

材料阐述了欧美近现代化历程的哪一重要特点?请以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欧美发展历史说明这一特点。

 

查看答案

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观察下面三幅图

材料三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四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1)据材料一,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2)说明每一幅图反映的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3)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4)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