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设想的理想统治者是 A. 君主 B. 贵族 C. 平民 D...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设想的理想统治者是

A. 君主    B. 贵族    C. 平民    D. 哲学家王

 

D 【解析】柏拉图在《理想国》提出理想国的标准是统治者、护卫者和劳动者,其中理想统治者必须具备哲学思想,被称为哲学家王,故D项正确;君主是称号,不是具备的素质,故A错误;贵族属于统治阶层,故B项错误;平民是劳动者,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想的理想国家是一个

A. 高度集权的专制国家

B. 高度民主的国家

C. 典型的法治国家

D. 哲学家王统治的和谐社会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属于古希腊哲学文化的集大成者说过的名言的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和而不同

C. 认识你自己

D.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查看答案

文物有助于我们去接近真实的历史。

材料一下图所示文物是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秦“阳陵虎符”。虎颈至胯间左右各有错金篆书铭文两行十二字:“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

(1)结合所学,说明文物“阳陵虎符”所体现出的历史价值。

材料二1895年,英国首相罗斯伯里伯爵提议在威斯敏斯特设立一座克伦威尔铜像,此提议掀起了巨大争议。铜像在1899年,即克伦威尔诞辰300周年之际揭幕。由于害怕公众抗议,甚至不敢搞揭幕仪式。此像面向议会广场,较若干国王之铜像更为雄伟,其造型是手持宝剑,低首沉思。

(2)为克伦威尔造像为什么会引起巨大争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三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下图是邓小平讲话提纲的手稿(部分),其中有“解放思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管理经济”等关键词。五天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便召开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此次讲话的背景。

 

查看答案

法律的历史和文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材料一:关于法律,东西方先哲的认识不尽相同。孔子认为法律的推行与统治者关系密切,“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圣人治国依靠礼乐,所谓“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他还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即认可亲人之间包庇犯罪。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政体在法律推行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城邦人的习惯和教育不服从政体的精神,最卓越的法律也没有用。”他还强调执法要公正,认为“法律控制所有的人”。良好的社会秩序基于对法律的遵守。

(1)阅读材料一,指出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在法律认识上的差异。

材料二:《拿破仑法典》部分条款

 

第134条依法订立的契约,对缔约当事人双方具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仅得由当事人双方相互的同意、或根据法律许可的原因,始得取消。

第544条所有权为对物完全按个人意愿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法律及规定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并在事前受公正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1101条契约,为一人或数人对另一人或另数人承担给付某物、作或不作某事的义务的合意。

第1384条任何人不仅对其自己的行为所造成之损害,而且对应由其负责的他人的行为或在其管理下的物件所造成之损害,均应负赔偿之责任。

 

 

(2)近代民法的三项基本原则在《拿破仑法典》以上条款中均有体现。阅读材料二,请将序号填写在相应的空白处。结合所学,简述上述原则产生的背景。

原则一:损害赔偿原则对应条款序号:

原则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对应条款序号:

原则三:契约自由原则对应条款序号: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3)阅读材料三,任选其中一部法律文件,从时代需要的角度分析其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农业问题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材料一中国古代主要水利事业数量及分布地区统计表(汉—宋时期)

 

时间/地点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湖北

湖南

云南

总计

两汉

18

19

4

5

1

 

1

1

4

1

 

 

 

1

1

56

魏晋南北朝

2

14

3

6

1

1

13

7

7

2

2

 

1

 

1

60

隋唐五、代

45

15

35

25

4

16

19

13

47

21

33

 

8

11

1

293

两宋

20

9

39

24

2

4

117

16

271

54

108

40

18

5

 

727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两汉至两宋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唐中后期,“诸雄割据”,“虽亦尝有边境上之兵争,然南方各道所受战争影响远不如河南北及关中区之长且烈。”宋朝立国之后,太祖曾规定“有能兴水利、辟田荒”者“有司具赏格”。仁宗、神宗时期,官府督修了淮南、两浙、福建等地的水利工程。两宋时期,伴随北部国防边境线不断南移,出现了人口不断南迁的现象。唐中叶南方人口比之前约增近5倍,宋代中期约增近6倍。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唐宋时期南方水利事业发展的条件。

材料三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呈递了《请开农学堂地质局以兴农殖民而富国本折》,比较详细地介绍西方各国在农业方面的生产技术,如机械化、化肥和温室大棚等,提醒朝廷决策者较其得失而知其富强之所在;并建议京师设立农商局,各省设立农学局、地质局。在《请励工艺奖创新折》中,康有为建议奖励新技艺、新发明,特许专卖,甚至设立爵位以吸引各界人才。这些主张均被光绪帝所采纳,并以诏书方式颁布。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的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