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朝上承以“封闭”为鲜明特色的魏晋南北朝“门阀”社会,下启以将政权管理向全社会“...

唐朝上承以“封闭”为鲜明特色的魏晋南北朝“门阀”社会,下启以将政权管理向全社会“开放”为特征的宋代“平民”社会。这说明

A. 南北经济格局变化

B. 封建集权政治遭到削弱

C. 制度创新得以加强

D. 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提升

 

C 【解析】材料并未提到南北经济格局变化,故排除A选项;材料讲述的是唐朝是承上启下的社会特色,未反映封建集权政治遭到削弱,故排除B选项;下启以将政权管理向全社会“开放”为特征的宋代“平民”社会,讲述的是科举制度的出现,体现了制度创新得以加强,故选择C选项;材料并未提到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D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 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 《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C. 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 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查看答案

下表是关于分封制的论述。据此可以得出

内容

出处

封建之事,自三皇建之于前,五帝承之于后,而其制始备。

南宋罗泌《路史﹒封建后论》

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近代学者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周初之文化制度,不特非周公一人所独创,且亦非周代所特有。举凡周初之一切,苟非后世有意之傅会,则皆可于殷代得其前身。

20世纪著名史学家胡厚宣《殷代封建制度考》

 

 

A. 分封制由周公创制

B. 分封制开始于殷周

C. 分封制是关于道德的制度

D. 分封制确实曾存在于先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面对危机的加深,1928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明确提及“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激起了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的热情。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私人投资的住房建设占总数的22.5%。国家除了为民众分配住房外,还提供了房屋租赁,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免费租赁房屋,或者是低房租政策。此外,苏联政府还对原有房屋进行了维修或加固,费用由政府承担,并要求住户至少居住三年时间。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减少人员流动,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但是国家每年制定的住房建设计划,一直都无法按计划完成。

——摘编自沈晓龙《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苏联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研究》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住房政策,是美国克服经济危机、解决社会中相对贫困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对策,同时也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3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住房政策(部分)

——摘编自黄安年《美国政府的住房福利保障政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苏两国出现住房危机的背景,并概括两国解决住房问题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住房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年日本驻华公使说:“目前世界危机势必迫使我国政府采取影响深远的行动。当珠宝店着火的时候,要保证珠宝店附近的人不去拿几个珠宝是办不到的。”

材料二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顾维钧说:“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不能对英、法抱太大的希望,真正可以指望的只有美国的支持。”

材料三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就是要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一九一五年五月的中日协定于前,又有一九一八年九月廿四日的换文于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所订的条约又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义务。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世界危机”指的是什么?“影响深远的行动”的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中顾维钧“理直气壮”的理由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什么心态?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美国政府的态度。巴黎和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国际法认为,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合法的,国际油诉诸战争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即所谓的“诉诸战争权”

材料二、国际联盟约规定:“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许承受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材料三在国联成立前,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大家都认为每个国家都是判断自身行动的唯一和最高的裁判,因为国家再不服从任何更高的权利,对于其他国家的批评或质问,国家都有权利表示愤慨。

材料四国联是人们为组织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而采取的第一个有效步骤。在这个秩序中,人们可以超越国家传统、种族差异和地理上的隔阂看到并促进人类的共同利益

——摘自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在战争问题上国际社会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材料二所体现的国联的宗旨是否得以实现?为什么?

(3)比较材料三、四,在国家权力问题上国际社会的观念又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4)结合当今世界各种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现实,你认为当年的国联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