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D. “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 【解析】材料中观点强调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是出于现实考虑,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重农抑商”政策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所起作用不同,到了封建社会晚期更是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A、B、说法有误;“重农抑商”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后为封建统治者沿用,但这与材料反映的核心观点无直接联系,C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政策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以自然经济为主导时为维护自然经济而作出的必然选择,受客观条件限制,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 官营专卖

B. 市坊制度

C. 朝贡贸易

D. 闭关锁国

 

查看答案

1514年,广东布政司参议陈伯献上奏说:近许官府抽分(注:征收进口税),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据此可知(    

A.明政府曾经放松海禁

B.明政府加强海禁力度

C.明代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略

D.陈伯献反对海禁政策

 

查看答案

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句话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 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B. 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 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

D. 宋代地主与佃户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相互依存关系

 

查看答案

-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

A. 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

B. 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

C. 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 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

 

查看答案

《史记·平准书》记载:“杜周治之,狱少反者。乃分谴御史、廷尉、正监分曹往,即治理郡国缗钱;得民账务以亿计,奴婢以千万计,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如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主要反映出西汉时期

A. 吏治腐败激化了阶级矛盾

B. 推行均田制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C. 工商业市镇经济较为发达

D. 政府大力推行抑商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