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不仅是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不仅是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常常吸引外地的游客来此游乐。此外东京还经常聚居一大批饥饿的流民,少时数百上千,多者数万。东京城行业众多,彩帛、占卜、典当等行业十分发达,经久不衰。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瓦肆、妓院,专供贵族、富人寻欢作乐。

—张莹《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烟台、汕头、南京、天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三从1760年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1830年初步完成工业化)……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到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77.2%。可见,英国初步完成城市化用了90年时间,而从初步完成到成熟阶段用了大约70年左右的时间。

—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

材料四1949—1978年是城市化曲折发展时期,城市化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后,出现了长期的曲折停滞,总体上,城市化的进程缓慢。1949—1978年工业化得到相对高速的发展,而城市化发展却严重滞后……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改革之后的城乡壁垒被市场经济逐步打破……政府对一系列制度、政策的修改,使城乡之间劳动力、人口、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日益活跃,原有的城乡隔离状态开始有所松动。农民可以就地发展工业,建设农民城市,形成了中国自己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

—吴清《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1949—1991)》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都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据材料二分析“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比较中、英两国城市化的特点。

 

(1)特点:规模大;经济繁荣;旅游业发达;流动人口多;娱乐活动丰富。 原因:城市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开封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等。 (2)明清: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出现商帮如晋商和徽商或会馆。 原因:,列强入侵,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对外贸易的刺激。 (3)特点:英国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推进;城市化水平较高; 中国城市化在1949—1978年间,曲折发展,进程缓慢;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受制度和政策影响较大;形成了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 【解析】 (1)“特点”从材料一中“最大最繁荣的城市”“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一大批饥饿的流民”“东京城行业众多,彩帛、占卜、典当等行业十分发达”“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瓦肆”分析出答案;“原因”结合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从工商业市镇、商帮的出现等方面进行回答。第二小问,第三次商业革命发生于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背景下,由材料中“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可以归纳,第三次商业革命的原因是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对外贸易的刺激。 (3)“英国特点”综合材料三的内容可分析与工业革命有关,发展水平高;“中国特点”则结合材料四的关键信息从政府政策、进程、城市发展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近代中国,德国和英、日、俄等国相比,远不是对中国威胁最大的敌人。不过,由于德国败局几定,中国只有加入英法协约国一方,才可能在战后新的国际体系中赢得发言权,所以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选择对德宣战。……首先,十几万华工通过欧洲之行,成为了具有新思想新视野的新人,对世界对中国对自身都有了新的认识,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大大加强,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其次,中国外交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的挫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兼具的五四运动,对外而言,是中国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继续努力和再次尝试,对内来讲,启蒙了几代国人,影响了今后中国百年的思想走向。第三,大战前后,国人从憧憬兴奋到失望幻灭,使部分精英转而停止了对欧美文明的亦步亦趋,寻求另一种形式的国际化——以俄为师,这对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

—摘编自(美)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中国则数千年来,有自治之特质。其在村落也,一族有一族之自治,一乡有一乡之自治;乡之中有所谓绅士耆老者焉,有事则聚而议之,即自治之议会也;设族长堡长,凡议定之事,交彼行之,即自治之行政官也。其一族之祖祠,一乡之庙宇,或乡局或社学,即自治之中央政府也。祖祠、庙宇、乡局,皆有恒产,其岁入岁出有定额,或有临时需费,则公议税其乡所产之品物,即自治之财政也。……中国之地太大,人太众,历代君相皆苟且小就,无大略不能尽力民事,其于民仅羁縻勿绝,听其自生自养而已。我民因君相不代我谋,于是合群以自谋之,积之既久,遂养成此一种政体。故以实情论之,一国之内,实含有无数小国。朝廷之与地方团体,其关系殆仅如属国;政府与民间,痛痒不甚相关。无论何姓代有天下,而吾民之自治也如故,故民亦不甚以为意焉。此实中国人种固有之习俗,大异于诸国者也。夫政府民人痛痒不关,爱国之心因以薄弱,此中国人之所短也。然因痛痒不关之故,使我民养成此自治之特质,亦不幸中之幸事也。凡人有自治之性者,外力不得容易干涉之。中国所以屡为异种所统治,而不变其性俗者,盖赖此也。

—摘自梁启超《论中国人种之将来》

材料二晚晴的地方自治运动是在民主宪政思潮的影响下出现的。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8年12月,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随即发布上谕,在全国推行地方自治。清末地方自治分为两级,城镇乡级自治为下级自治,府厅州县级自治为上级自治,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地方自治受到地方行政长官的监督和控制。

—据自高旺《清末地方自治运动及其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地方自治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查看答案

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诞生。次年,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中国汽车工业很快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这些合资汽车企业的出现反映了中国

A. 独立工业体系形成

B. 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

C. 经济改革不断深入

D. 市场经济体系形成

 

查看答案

邓小平说:“上海人就很务实……上海人富于技巧和操作精神,只要让他们干,他们肯定会干出一片新天地来的。”下列选项可以佐证邓小平“让他们干”的是

A. 上海成为通商口岸    B. 上海世博会的举行

C.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

 

查看答案

改革初期,农民外出务工主要是季节性的,或者以年为单位在城乡和地区之间流动打工。新世纪以来,长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比例增大,农村举家外迁劳动力不断增加。这种变化反映出改革开放

A. 优化了农业经营模式

B. 增强了农村竞争力

C. 降低了农业经济地位

D. 改变了劳动力配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