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有人记述上海街头上海人的时髦装束:“撑洋伞于路上,挂时表于身旁”“自光绪中叶以后,妇女之好修饰者,亦皆戴之(眼镜)以为美观矣”。这些记述说明当时
A. 上海社会生活存在一定西化倾向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社会时尚
C. 西方生活方式成为都市主流
D. 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过于肤浅
费正清说:“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下一代中国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C. 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D.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下表反映了晚清1835-1850年期间“银的钱价和手工业品、农产品零售价指数”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鸦片大量输入
B. 巨额战争赔款
C. 工业文明冲击
D. 西方商品倾销
(题文)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 区域间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B. 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 专业性生产区域较为普遍
D. 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地方市场
中国古代,“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亡国的危险”。这一观点
A. 主张在中央集权前提下地方适度分权
B. 与唐宋王朝走向瓦解的历史教训相符合
C. 认为君主集权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D. 强调制度设计应该遵循外重内轻原则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魏晋时期社会经济的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商品交换范围不断扩大
C. 政府垄断商业经营活动
D. 商业发展呈现衰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