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比较两幅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项有关革命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比较两幅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项有关革命发展变化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信息示例:图示分别为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可以从革命性质、领导力量、指导思想、革命对象、斗争状况(组织性、群众性、武装斗争)、革命成果等角度概括革命的发展变化。例如:同为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国民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辛亥革命以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为目标,国民革命反对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辛亥革命缺乏群众性,国民革命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分析说明:一般应前后对比分析说明,突出后者相较于前者的发展。具体说明从略。 【解析】 首先,要先读图,第二幅图很容易从名称上可以判定是《辛亥革命形势图》,第一幅图则需要从图例中的“军阀”、“冯玉祥南下路线”、“北伐军进军路线”等再结合地图中的实际路线可以得出是“北伐战争形势图”;之后既可以结合两幅地图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事件进行比较,可以从革命性质、领导力量、指导思想、革命对象、斗争状况(组织性、群众性、武装斗争)、革命成果等角度找出其不同,不同就是二者之间的变化;然后进行分析说明,结合两个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及其各自的背景条件,来突出说明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献记载,魏国李悝制定《法经》六篇,“商君受之以相秦”。随着统一战争的胜利,秦王嬴政将秦国法制推向全国,同时也增加了与皇帝制度、中央集权有关的众多立法。1975年湖北睡虎地出土了1155枚秦律竹简,涉及近30种秦律法规条文,包括农业、手工业、货币、徭役、置吏等方面。其中,《置吏律》是关于官吏任免的法律,《除吏律》是有关行政组织、官吏选择的律法,《田律》是关于农田水利、山林保护和田税的法律,《仓律》是关于国家粮食的储存、保管、发放和度量衡制度的法律。可以肯定地说,秦代“严刑峻法”的背后确实有秦律的合理因素的存在,秦末政治崩溃更多的应为人治问题而不应全部责难于秦的法律。

—摘编自黄永美《从出土的秦简看秦律的合理性》

材料二  19世纪的德意志境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以罗马法为基础的私法规则和体系,这与当时不断增强的民族意识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严重阻碍了工商业和贸易的发展。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私法统一进程加快。从1874年参议院组建民法典起草第一委员会开始,在23年间德国民法典数易其稿,1896年8月德皇威廉二世“以帝国的名义”签署了该法律。1900年1月1日,《德国民法典》开始生效实施。《德国民法典》共计2385条,包括总则、债务关系法、物权法、亲属法和继承法,以及各项实施法共218条。《德国民法典》使德国在民事实体法上走向了统一,对东欧及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民法典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申卫星《德国民法典的百年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法律的特点,说明睡虎地秦简的出土对于秦律研究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民法典》颁行的重要意义。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人类法制文明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幅反映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漫画。它形象地揭示出

A. 美苏对抗出现缓和

B. 冷战中的局部“热战”

C. 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D. 两极均势下的“恐怖和平”

 

查看答案

1843年,英国工人提出“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普遍选举”等要求;1917年4月,列宁代表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建立工农苏维埃共和国的目标。这一变化说明

A. 工人运动以政治斗争为主

B. 无产阶级开始建立政权的尝试

C. 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

D. 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获得胜利

 

查看答案

雅典公民直接参与管理公共事务,而不通过代表或政党等中间环节,城邦公民“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近代西方国家与之不同的是实行不同程度的

A. 代议制

B. 共和制

C. 内阁制

D. 联邦制

 

查看答案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445年立法允许平民与贵族通婚,公元前326年确立禁止债务奴隶制的法律,公元前287年立法赋予平民担任各种官职的权利。这说明

A. 罗马建立雅典式民主制

B. 立法活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C. 平民掌握国家立法大权

D. 《十二铜表法》的地位削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