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

A. 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

B. 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C.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D. 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

 

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 “将“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思想界开始从客观实际出发来对待东西方文化,这与1919年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故C项正确。A项,“中体西用”思想也被抛弃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民主科学思想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项,材料未强调中西文化的融合,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1912—1932年中国海关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数据统计表(单位:10万两)。据此可知当时

A. 棉纺织业得到比较快的发展

B. 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C.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优势明显

D. 民族棉纺织技术实现突破

 

查看答案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同时规定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有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这反映了

A. 清朝统治陷入危机

B. 君主立宪制已确立

C. 民主政治取得突破

D. 专制色彩依然浓厚

 

查看答案

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15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这表明

A. 专制皇权日益膨胀

B. 群臣思想保守顽固

C. 传统文化力量强大

D. 改革面临政治风险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古代城市修建的外在空间形态受王权至上的权威严格限制,然而这种权威却难以制衡人性的内在力量,人们往往不自知地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攫取无限的终极价值关怀。下列选项中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 城市手工业发展

B. 坊市界限的突破

C. 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D. 草市夜市的出现

 

查看答案

东汉实行“郡察孝廉,州举茂才”的制度,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人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一制度

A. 导致儒学独尊局面

B. 说明察举制名存实亡

C. 利于世家大族掌权

D.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