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90年8月,美国领导的联盟军为恢复科威特合法政权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即海湾战争,是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过程中局部矛盾激化的结果,是信息化时代下作战方式的一场根本转变。海湾战争中,美军制胜的关键性理念是打击、破坏对方的整体作战体系和结构,毁坏对方的抵抗能力和意志,直击其指挥控制系统、预警侦查系统等作战要害和关键点,最终目标为导致敌方作战系统功能完全失调直至瘫痪。因此,这种以高科技为基础的信息化作战方式耗时短,但人员伤亡数量巨大,毁灭性和残酷性也大幅度增加,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逆的损害。
——据赵阵《信息时代军事技术变革对作战方式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湾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中信息化作战的特点和主要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朝建立与正仓系统分开的义仓系统,用于备荒救灾,表明国家赈灾方面的财政制度沿着专门化的方向迈进。唐代在隋制义仓的基础上,置义仓于州县,由州司和县司直接管理,这与义仓分散在民间,不易管理有关。义仓最初按亩征收,高宗永徽年间改为“率户出粟”。上上户五石,上中以下递减一石。唐中宗神龙前后,义仓粮被官府大量使用,成为官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义仓制度使我国古代赈灾财政的专项制度化达到了成熟阶段,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防灾救灾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也为国家履行职能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物质保证。
——据潘孝伟《唐代义仓制度补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义仓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代义仓制度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中国文化 | 西洋文化 |
明末清初 | 儒家教义与组织 | 基督教义与组织 |
咸丰同治时代 | 旧式武器与运输 | 机械武器与运输 |
戊戌变法时代 | 家族主义,专制政治,与手工业 | 国家主义,立宪政治,机械工业 |
清末维新时代 | 形而上之道 | 形而下之艺——声光电化 |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代 | 阶级的政治社会组织 | 民主的政治社会组织 |
与玄学哲学的思想学术 | 与科学的精神与方法 | |
国民革命时代 | 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交流文化 | 资本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 |
20世纪20、30年代 | 精神文明 | 物质文明 |
农业文明 | 工商业文明 | |
文学哲学的文化 | 科学的文化 | |
融合自然 | 征服自然 | |
重人与人的关系 | 重人与物的关系 | |
道义主义 | 功利主义 |
——据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
上表为明末清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从表中提取两个时期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
材料一
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
“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据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意义。
下图为1870—2010年全球资本分布表。图中二战后全球资本的数据分布可以表明
A. 全球资本均衡发展
B. 发达经济体优势明显
C. 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D. 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
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
A. 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B. 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
D. 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