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近年出土的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史称汉废帝)墓葬中的两枚印章。除此之...

下图是近年出土的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史称汉废帝)墓葬中的两枚印章。除此之外,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依然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

B. 从墓葬的规格可见当时王国问题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

C. 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工匠之手

D. 该墓葬的竹简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佛教思想精髓

 

C 【解析】西汉时的主流通行字体是隶书,只是印章上面多刻篆体,故A项错误。西汉汉武帝时通过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海昏侯时期,王国问题已经对中央没有太大威胁,故B项错误。西汉“工官”制度兴盛,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为帝王、贵族服务,产品精美,工艺水平极高,故C项正确。汉武帝之后,罢黜百家,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该墓葬的竹简木牍有可能记载着道教思想精髓,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盐铁论•水旱》载:“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 刀耕火种

B. 铁犁牛耕

C. 精耕细作

D. 男耕女织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

A. 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

B.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C. 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

D. 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在美苏两国的战略地图上,双方都希望统一的德国成为本阵营的排头兵,但是双方在德国的统一程序和方式上均存在巨大分歧。在此情况下,德国无法避免分裂的结局。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先后成立。

1972年两德之间签订《基础条约》,为两德关系正常化铺平道路。

20世纪80年代,两德统一的步伐加快。对此,法国总统密特朗说:“谈论德国统一的人什么也不懂。苏联决不会答应。德国统一意味着华沙条约的结束,这,你怎么能想象呢?”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德国越来越想统治欧洲,我们得经常会晤来抵消德国的力量。必须做到不让德国统治欧洲。”美国总统布什说:“我们不反对德国统一,但我们要谨慎从事。”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无论我们軎欢不喜欢,统一的德国必将留在北约内,这一时机已经成熟。”在此前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科尔游走于各大国之间,多方寻求理解、支持和妥协。1990年9月,“2+4外长会议”达成《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宣布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主权。

——摘编、整理自孟钟捷《德国简史》、知网论文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两个德国出现及统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四国对待德国统一的两种不同态度及本质。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83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一项被西方称为“星球大战”的战略防御计划。其一是要以反弹道导弹防御为“盾”,以核进攻式器为“剑”,使美国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战略优势地位。其二是要利用苏联的“重大经济困难”和技术落后,来达到它的政治目的。此外,美国还希望通过“星球大战”计划的推行,推动新技术革命,刺激美国整个高技术工业的发展。因为在新技术革命中占主要地位的核技术、航天技术、电子技术、新材料等,无一不是首先为军事目的而研制和发展,然后再转到民用生产领域的。美国一位学者断言,“这是一次可以和电的发现相媲美的革命”。美国政府官员诺曼·贝利甚至说,克服世界经济衰退,只有通过“星球大战”计划才能做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星球大战”计划提出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影响。

 

查看答案

(题文)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 欧盟成立

C. 苏联解体

D. 9·11事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