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齐民要术》记载,中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

《齐民要术》记载,中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比同时期的西欧高出很多。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重农抑商

B. 精耕细作的耕作方法

C. 曲辕犁的使用

D. 水利工程的修建

 

B 【解析】中国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通过耕作方式、耕作技术、水利灌溉等方面的改进和提高,在有限的土地上追求收获更多的粮食,从而使得6世纪中国的单位面积粮食收获量比同时期的西欧高出很多。故答案为B项。重视农业,并不必然带来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提高,排除A项;C、D项均是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特点的具体表现,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近年出土的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史称汉废帝)墓葬中的两枚印章。除此之外,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依然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

B. 从墓葬的规格可见当时王国问题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

C. 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工匠之手

D. 该墓葬的竹简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佛教思想精髓

 

查看答案

《盐铁论•水旱》载:“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 刀耕火种

B. 铁犁牛耕

C. 精耕细作

D. 男耕女织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

A. 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

B.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C. 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

D. 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在美苏两国的战略地图上,双方都希望统一的德国成为本阵营的排头兵,但是双方在德国的统一程序和方式上均存在巨大分歧。在此情况下,德国无法避免分裂的结局。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先后成立。

1972年两德之间签订《基础条约》,为两德关系正常化铺平道路。

20世纪80年代,两德统一的步伐加快。对此,法国总统密特朗说:“谈论德国统一的人什么也不懂。苏联决不会答应。德国统一意味着华沙条约的结束,这,你怎么能想象呢?”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德国越来越想统治欧洲,我们得经常会晤来抵消德国的力量。必须做到不让德国统治欧洲。”美国总统布什说:“我们不反对德国统一,但我们要谨慎从事。”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无论我们軎欢不喜欢,统一的德国必将留在北约内,这一时机已经成熟。”在此前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科尔游走于各大国之间,多方寻求理解、支持和妥协。1990年9月,“2+4外长会议”达成《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宣布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主权。

——摘编、整理自孟钟捷《德国简史》、知网论文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两个德国出现及统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四国对待德国统一的两种不同态度及本质。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83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一项被西方称为“星球大战”的战略防御计划。其一是要以反弹道导弹防御为“盾”,以核进攻式器为“剑”,使美国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战略优势地位。其二是要利用苏联的“重大经济困难”和技术落后,来达到它的政治目的。此外,美国还希望通过“星球大战”计划的推行,推动新技术革命,刺激美国整个高技术工业的发展。因为在新技术革命中占主要地位的核技术、航天技术、电子技术、新材料等,无一不是首先为军事目的而研制和发展,然后再转到民用生产领域的。美国一位学者断言,“这是一次可以和电的发现相媲美的革命”。美国政府官员诺曼·贝利甚至说,克服世界经济衰退,只有通过“星球大战”计划才能做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星球大战”计划提出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