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以下数据显示了中国两种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量的变化,它反映了 1931年 1933...

以下数据显示了中国两种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量的变化,它反映了

 

1931年

1933年

下降幅度

中国茶叶出口额

5108万元

3858万元

30%

中国蚕丝出口额

14704万元

5642万元

61%

 

 

A. 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 欧美贸易保护打击了中国经济

C. 中国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

D. 官僚资本挤压了民族资本空间

 

B 【解析】 表格显示中国茶叶和蚕丝出口从1931年30%下降到60%,说明经济危机欧美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打击了中国经济,B正确;表格显示不出中国自然经济信息,A错误;当时中国农产品水平依然很高,C错误;D不是材料体现现象主要原因,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20 世纪20 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 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 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ˊ……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A. 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 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 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 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查看答案

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开工后)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请)意人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务。……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耗损殆尽。对于丝厂发展,折射出的史实本质是(   )

A.技术人员主要依赖外国 B.产品销售不十分的顺畅

C.因官督商办而走向衰败 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艰难

 

查看答案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写道: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 瓦解着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查看答案

1853年末,清朝户部下文:“凡川、粤盐斤入楚(湖北),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不必由官借运??令四川、广东各督抚招来商贩,远赴邻村。”导致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是

A. 区域经济差异

B. 列强侵略深入

C. 抑商政策松弛

D. 国内政治形势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有学者称“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入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 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

B. 领土主权受损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

C. 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

D. 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开厂热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