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统计,现今世界上种植最多的粮食作物,大约有1/3起源于美洲。16、17世纪美洲...

据统计,现今世界上种植最多的粮食作物,大约有1/3起源于美洲。16、17世纪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东半球的广大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人们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商业革命的影响

D. 各地人口的膨胀

 

C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美洲的许多作物传播到其他地方,形成材料反映的“餐桌革命”,这是属于新航路开辟导致的“商业革命”的内容。故答案为C项。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是在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达美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哪项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A. 给美洲带来了新的疾病

B. 使美洲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C. 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方式

D. 给美洲带来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

 

查看答案

1937年,云南全省工业资本仅421.6万元,仅占全国的工业资本总数的1.17%,到1942年,全省工业资本额就已达20949.9万元,为全国工业资本的10.8%。该时期云南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

A. 民族工业的内迁

B. 政府对经济的主导

C. 国际交通线打通

D.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查看答案

国货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发端于20世纪初抗议美国排华事件,20年代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性运动,30年代达到顶峰,先后出现“国货年”(1932年)、“妇女国货年”(1934年)、“学生国货年”(1935年)、“市民国货年”(1936年)。这一现象

A. 反映出民族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B. 体现了国人具有盲目排外的心理

C. 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团结和觉醒

D. 推动了政府对帝国主义态度转变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产品价格曾经暴跌,直接导致很多地区的农村,无人愿意种地,也无人愿意买地做地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革命的蓬勃发展    B. 土地改革取得卓越成效

C. 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D. 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查看答案

以下数据显示了中国两种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量的变化,它反映了

 

1931年

1933年

下降幅度

中国茶叶出口额

5108万元

3858万元

30%

中国蚕丝出口额

14704万元

5642万元

61%

 

 

A. 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 欧美贸易保护打击了中国经济

C. 中国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

D. 官僚资本挤压了民族资本空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