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 2 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 2 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把丝和丝织品送给了出使诸 国,而后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远及中亚。汉至唐初,交往以“敦睦邦交”为主,逐渐建立 起西域都护、北庭都护府等军政机构,实现有效的控制,曾出现“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 白练到安西”的盛况。“安史之乱”后陆路渐趋衰落。中唐至两宋时,海上“丝绸之路” 逐渐兴盛,尤其在两宋时,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通达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 非洲东海岸。政府还在广州、泉州、明州等 12 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 舶法,不许官员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此时市舶贸易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 进出口货物达 400 种,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宋代市舶贸 易税成为财政的重要收入,一度占国家总收入的 20%。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5 世纪末开始的地理大发现使欧洲发现了世界,世界也从此向欧洲人敞开。 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16 世纪末 17 世纪 初,远航需要政府特许和自备装备。为筹集远征的资金,西欧早期的航海家都到处奔走,向 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宫廷求助,更多的是求助于商人组建大型国际商业公司。这 些船队只对股东负责,政府作为股东授以海外贸易的专营特权,鼓励本国造船业,保护本国 海外商业利益,支持开拓海外殖民地。到 1800 年,拉丁美洲的矿场每年大量流往欧洲的金银 产值为四千万美元,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是用血与火的文字,写在人类的编年史中的”。

——摘编自斯塔夫• 里• 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据材料一,以中唐为界,概括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原因。

 

变化:以港口为中心,水路到达的区域更广;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日趋规范严密和法制化;货物品种日益丰富;由朝贡贸易、市舶贸易到私营贸易为主;经济交往的目的越来越明显。 变化原因: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政府重视海外贸易;手工业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中唐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欧洲国家新航路开辟的对外扩张和掠夺,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能力。 (1)以中唐为界,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唐至两宋时,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政府还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舶法”“进出口货物达400种,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此时市舶贸易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宋代市舶贸易税成为财政的重要收入”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变化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政府重视海外贸易、手工业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来回答。 (2)欧洲人通向外部世界的不同,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5世纪末开始的地理大发现使欧洲发现了世界,世界也从此向欧洲人敞开”“为筹集远征的资金,西欧早期的航海家都到处奔走,向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宫廷求助,更多的是求助于商人组建大型国际商业公司”“支持开拓海外殖民地”“到1800年,拉丁美洲的矿场每年大量流往欧洲的金银产值为四千万美元”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对这种不同的简要评价,应当联系所学,从是资本主义产生的结果、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以及给殖民地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

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17世纪,曼切斯特是一个小镇。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1760年,开通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英国第一条运河,1830年又建成通向重要港口利物浦的铁路,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18世纪20年代,它的人口仅12000,1841年底猛增至40万人,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1848年,沿曼切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链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曼切斯特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并简析曼切斯特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某学者所描绘的1750年以来中国、美国、德国制造业份额图,如图所示。图中符号③表示的是

A. 美国的制造业份额

B. 中国的制造业份额

C. 德国的制造业份额

D. 三国制造业总份额

 

查看答案

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为代表的全球历史观的开创者,将1500年和1900年定为世界近现代史的分界点,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程

B. 欧洲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漫长过程

C. 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的历程

D. 近代史上野蛮和文明进程的交织

 

查看答案

下表是英国普通工人食物消费状况变化统计,此表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期间

时间

19世纪60、70年代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食物

很少有肉类,马铃薯为主,水果消费很少

马铃薯减少,家庭蔬菜量增加

香蕉消费普及,罐头、冷冻肉大量增加

 

 

A. 工人工资水平普遍较低

B. 加工食品超过了农业食品

C. 工人家庭支出水平提高

D. 英国人注重食物的多样化

 

查看答案

1842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提出: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供水系统的改进。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这反映出英国城市化进程

A. 降低英国人口的平均寿命

B. 逐步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C. 直接受到工业革命的破坏

D. 长期缺失排水供水系统的建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