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下列秦始皇的举措,旨在巩固国家统一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是 ①“兼并天下”“设...

(题文)下列秦始皇的举措,旨在巩固国家统一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是

①“兼并天下”“设置郡县”   ②“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③“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④“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解析】试题“兼并天下”,顺应国家统一的时代潮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设置郡县”,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故①是正确的。“决通川防,夷去险阻”意思是消除各种军事上的隐患,方便了交通和水利的建设,防止原有六国的军事设施如城郭、险塞等,被各国贵族用来作为反秦的据点或屏障,这样做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故②是正确的。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这些措施对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故③是正确的。 “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故④是正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康熙帝曾说“朕生来不好仙佛”,他多次在他的宫廷教师面前“斥责了佛教和道教”,但另一方面,”康熙帝保护了喇嘛教,频繁地拜谒佛教的圣山(五台山),并且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康熙帝这一行动,最主要出于

A.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B. 争取社会政治势力的支持

C. 通过宗教手段控制思想言论

D. 对宗教的态度和认识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

康熙在孔子故乡曲阜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其作用不包括。

A. 缓和了阶级矛盾

B. 缓和了汉藏之间的民族矛盾

C. 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D. 巩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查看答案

某校高二年级将举办杰出历史人物图片展。小张找到康熙大帝像,他在康熙的主要事迹栏上写下了少年果敢,制服权臣;当机立断,平定三藩;一鼓作气,消除割据;除恶务尽,平定叛乱,但他觉得还不能全面展现康熙帝的功绩。你认为下列主要活动可以作为图片展补充的是

A. 修筑驰道,巩固统一 B. 羁縻府州,形成制度

C. 抗击沙俄,维护主权 D. 设台湾省,加强控制

 

查看答案

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A. “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B. “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C. “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D. “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 2 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把丝和丝织品送给了出使诸 国,而后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远及中亚。汉至唐初,交往以“敦睦邦交”为主,逐渐建立 起西域都护、北庭都护府等军政机构,实现有效的控制,曾出现“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 白练到安西”的盛况。“安史之乱”后陆路渐趋衰落。中唐至两宋时,海上“丝绸之路” 逐渐兴盛,尤其在两宋时,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通达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 非洲东海岸。政府还在广州、泉州、明州等 12 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 舶法,不许官员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此时市舶贸易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 进出口货物达 400 种,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宋代市舶贸 易税成为财政的重要收入,一度占国家总收入的 20%。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5 世纪末开始的地理大发现使欧洲发现了世界,世界也从此向欧洲人敞开。 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16 世纪末 17 世纪 初,远航需要政府特许和自备装备。为筹集远征的资金,西欧早期的航海家都到处奔走,向 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宫廷求助,更多的是求助于商人组建大型国际商业公司。这 些船队只对股东负责,政府作为股东授以海外贸易的专营特权,鼓励本国造船业,保护本国 海外商业利益,支持开拓海外殖民地。到 1800 年,拉丁美洲的矿场每年大量流往欧洲的金银 产值为四千万美元,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是用血与火的文字,写在人类的编年史中的”。

——摘编自斯塔夫• 里• 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据材料一,以中唐为界,概括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