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1)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2)作者对秦始皇、汉武帝持何种态度?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3)你认为作者评价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标准是什么?

 

(1)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为历代统治者尊奉;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秦始皇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沿用。 (2)高度肯定的态度。作者认为秦始皇开创了中国传统政治的典范,而汉武帝则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 (3)历史人物的行为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对后世是否具有深远影响。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为历代统治者尊奉,也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秦始皇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为后来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根据“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可知作者高度肯定秦始皇、汉武帝,依据是认为秦始皇开创了中国传统政治的典范,而汉武帝则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 (3)根据材料可知,标准是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对后世是否具有深远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隋炀帝时营建,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           ——《贞观政要》

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资治通鉴》

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旧唐书·马周传》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目的是什么?(3分)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3分)

3)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综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4分)

 

查看答案

(题文)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民本”思想。下列表述最能体现此思想的是

A. 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B.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C.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D.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查看答案

下表是清朝康熙统治时期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 国家繁荣昌盛,库存盈余增加

B. 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快速增加

C. 国家内忧外患,军费开支不断增加

D. 对外贸易发达,海关税收不断增加

 

查看答案

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那一个同学的表述最准确

A. 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完成统一的实力

B. 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

C. 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

D. 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查看答案

唐太宗分析隋朝灭亡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里的“水”和“舟”是指

A. 大运河和隋炀帝的龙舟

B. 人民群众和封建君主

C. 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

D. 封建暴政和农民起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