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

—电视剧《秦始皇》主题曲

材料二黄沙万里/滔滔天与地/尘土滚滚世事变幻/民间疾苦几番忧患/扶危治国是我天职/求令苍生终可免受磨难/平民百姓永享盛世太平/万岁千秋将家国建于锦绣大地/平乱世/红日照耀这国邦/从未信念摇动/我心坚决昭着日月/无愧于心无憾此生/期望世代繁盛/振兴家国/捍卫江山为国为民/尽我己能(无憾)/还尘世几番风雨暴/平息风波遍地放晴/龙的国土展开新的国度/流传后世宏伟功绩

—电视剧《康熙帝国》主题曲《千秋大业》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和康熙帝各有哪些历史功绩?

(2)分析秦始皇和康熙帝有何相同之处?

 

(1)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格局;兼并六国、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统一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 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加快满汉文化发展步伐;三次亲征噶尔丹,平定叛乱,会盟内外蒙古首领于多伦,在蒙藏地区设四大活佛,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辖和控制。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中国的主权。 (2)相同之处:都是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都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和控制;都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 试题(1)“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主要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奠定和多民族国家统一的传统作答;“康熙帝”的功绩依据材料中“扶危治国”、“平乱世”、“捍卫江山”、“平息风波”等信息,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等方面作答。 (2)从两位封建君主的政治地位、对少数民族区域的管理和控制、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等方面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的共同之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归纳提炼材料中的三种“民族政策”观点。

(2)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1)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2)作者对秦始皇、汉武帝持何种态度?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3)你认为作者评价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标准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隋炀帝时营建,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           ——《贞观政要》

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资治通鉴》

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旧唐书·马周传》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目的是什么?(3分)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3分)

3)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综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4分)

 

查看答案

(题文)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民本”思想。下列表述最能体现此思想的是

A. 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B.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C.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D.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查看答案

下表是清朝康熙统治时期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 国家繁荣昌盛,库存盈余增加

B. 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快速增加

C. 国家内忧外患,军费开支不断增加

D. 对外贸易发达,海关税收不断增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