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流行词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时间 流行词汇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流行词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时间

流行词汇

1840——1912年

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

1912——1949年

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牺牲精神、民主自决精神、她……

1949——1978年

列宁装、三大改造、工业化、人民代表、粮票……

1978年以后

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联网……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某一个角度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示例: 示例一: 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在当时流行。1912年,辛亥革命后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成为流行词汇。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民主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成为流行词汇。20世纪90年代,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村民委员会成为流行词汇。 示例二: 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市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洋布、洋火成为流行词汇。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实业救国思潮的流行,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实业救国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粮票成为购买粮食的票证。三大改造和粮票成为流行词汇。1978年改革开放,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大批专业户,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专业户、乡镇企业成为流行词汇。1992年,十四大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纷纷投资股市,股票成为流行词汇。 示例三: 流行词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反映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状况。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在当时流行。辛亥革命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流行词汇。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提倡新道德,主张男女平等,创造出了新词“她”,民主与科学成为流行词汇。“她”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向苏联学习,社会上列宁装流行。改革开放后,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互联网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成为流行词汇。 【解析】 试题本题要求学生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某一个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据材料提到,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联网,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某一个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例如: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市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洋布、洋火成为流行词汇。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实业救国思潮的流行,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实业救国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粮票成为购买粮食的票证。三大改造和粮票成为流行词汇。1978年改革开放,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大批专业户,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专业户、乡镇企业成为流行词汇。1992年,十四大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纷纷投资股市,股票成为流行词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华夏农耕文明由于长期处在与周边游牧文明的比较环境中,以致形成了一种华夏“中心”的文化优越意识。但同时中国自古也有以儒家“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理念为基本内容的“超国家主义”的思想传统。清末民初的读书人意识到,中国并不代表天下,方位也不在世界的中心。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世界主义论,杨度认为“中国今日所遇之国为文明国,中国今日所处之世界为野蛮之世界”,对此胡适主张“世界者,乃世界人之世界,不当由欧美两洲人独私有之。亚洲诸国为世界一部分,不宜歧视之”,而孙中山则主张“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オ配得来讲世界主义。中国如果强盛起来,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

——据李永晶《新世界主义:破解民族精神的时代困境》等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主义在西方愈受关注,其基本观点是所有人对人类的忠诚并不一定非把自己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民族国家,人们忠于自己的祖国,并不妨碍对外国人持友好的态度,可以通过交往和对话达到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这不会抹去人们的民族身份。例如,作为欧洲人,人们具有民族性,而作为超越欧洲的国际上的人,人们更具有欧洲性。个人、政府、国际组织毫无疑问都应该为世界城邦的建立负有责任。

——据(法)雅克·德里达《论“世界主义”与宽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世界主义与古代世界主义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以来中西方世界主义的共同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主义思潮对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党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竞的话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共产党制宪历程。

 

 

查看答案

据统计,中国政府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22位本科教育都是在国内的一流大学完成的;21位元勋有留学经历,获得博士学位有16位,在国外都有所成就。材料说明

A. 爱国主义精神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B. 民国高等教育水平已达世界一流

C. 近代教育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D. “两弹一星”是留学教育的结果

 

查看答案

1898年孙宝碹写道:“澳洲土蜂无针。自窝蜂有针者入境,无针者不数年灭。余为之掩卷动色曰:诚如斯言,大地之上,我黄种及黑种、红种其危哉!”这表明他

A. 反对种族歧视政策,主张种族平等

B. 从生物学实例得出了不合理认识

C. 接受进化论,认识到民族危机严重

D. 认同革命思想反对盲从盲信现象

 

查看答案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

A.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C.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D.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