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与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动,但两...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与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结果和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欧美列强对中国抵抗态度不同

B.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

D.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D 【解析】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结果失败,而其影响并没有深入人心,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动结果取得了完全胜利,其影响非常大,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前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举动,而后者则是全民族抗战,所以群众基础是最关键的,故选D;欧美列强对中国的抵抗态度确实存在不同,但是这是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A;BC在近代中国并没有实质性的大发展,故排除B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对此颇为乐观,确信“帝王思想”将会“不谋而绝迹于天下”了。这反映出孙中山

A. 未能看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谋

B. 认为民族主义目标已经完成

C. 认为三民主义理论指导革命成功

D. 对中国的国情认识尚不充分

 

查看答案

下图是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据图可知

A. 中国将出现被瓜分局面

B. 列强侵华出现暂时同盟

C. 列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

D. 中国抵抗意识逐渐丧失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科举状元张謇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和苏纶纱厂,此后,他们在上海、苏州等地先后创办了7家商办纺织企业,这就是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他们的这些行为

A. 有利于改变当时的传统观念

B. 推动了政府对轻工业的投资

C. 打破了当时陈旧的社会秩序

D. 扭转了民族工业的被动局面

 

查看答案

1867年,洋务派所办的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却遭到了监察御史张盛藻以“朝廷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洋枪之理乎?”的理由反对。据此可知,当时兴办洋务

A. 遭到了中央高级官员的破坏

B. 缺少最高统治者的明确支持

C. 面临着新型人才短缺的瓶颈

D. 提出了废除旧教育体制要求

 

查看答案

《明史·宰辅年表》指出,在明仁宗之后,内阁大学士已经地位尊崇,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 内阁职责已等同宰相

B. 明朝政体运作发生变化

C. 君主专制不断地加强

D. 内阁的权力已经失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