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日衰,中央权...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日衰,中央权阉横行。地方藩镇跋扈,朝政混乱,政府赋税供办之地只倚江南八道。唐宪宗于805年登基后,启用干练有为之人担任度支、盐铁转运二使,整顿漕运,使江淮米至渭仓。改变过去由地方州府负责的两税征收权,将财赋之权从地方收归中央,削减各地的留用数额。调整纳税物的折价标准,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折算纳税,改革钱物上供、送使、留州的比例,削减地方的留用额,增加国家的上供额。此外,它还下令罢除了诸道两税外榷率,政府再三颁发诏旨,重申“两税留州留使钱外,加率一钱一物,州府长吏,并以枉法赃论”,针对置吏不精、流品庞杂、冗食日滋的现状,下令裁汰冗官,共并省内外官806人,请司流外官1769人。百姓如遇天灾人祸,则减免赋税,开仓赈济,以济民命。所以后世史家称:“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太宗、玄宗和宪宗)。”

—摘编自贾艳红《论唐宪宗对永贞革新的继承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宪宗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意义。

 

(1)原因: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政府财政负担压力大;宦官专权导致君主权威下降;藩镇割据,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2)措施:慎选财臣;整顿赋税政策;严禁两税外加征杂税;裁汰冗官。 意义: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削弱藩镇割据;有利于减轻百姓负担,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整顿官僚队伍,节省了财政开支,推动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政治清明。 【解析】 (1)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日衰”再结合所学安史之乱的相关史实可知,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由材料中的“政府赋税供办之地只倚江南八道”可得出政府财政负担压力大;由材料中的“中央权阉横行”再结合宦官专权的相关知识可得出宦官专权导致君主权威下降;由材料中的“地方藩镇跋扈,朝政混乱” 再结合藩镇割据的相关知识可得出藩镇割据,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2)措施: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回答。由材料中的“启用干练有为之人担任度支、盐铁转运二使”可得出慎选财臣;由材料中的“改变过去由地方州府负责的两税征收权,将财赋之权从地方收归中央,削减各地的留用数额”可得出整顿赋税政策;由材料中的“两税留州留使钱外,加率一钱一物,州府长吏,并以枉法赃论”可得出严禁两税外加征杂税;由材料中的“下令裁汰冗官,共并省内外官806人,请司流外官1769人”可得出裁汰冗官。 意义: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结合唐宪宗改革的背景及内容并结合唐超后期发展的相关知识可知,这一改革由于整顿了赋税政策,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由于“将财赋之权从地方收归中央”、“削减地方的留用额,增加国家的上供额”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削弱藩镇割据;由于“两税留州留使钱外,加率一钱一物,州府长吏,并以枉法赃论”的规定得以实行有利于减轻百姓负担,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由于“下令裁汰冗官,共并省内外官806人,请司流外官1769人”,所以整顿官僚队伍,就节省了财政开支,推动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政治清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西方

15~16世纪

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李时珍著《本草纲目》,集我国药学成就之大成

哥伦布航行抵达美洲;布鲁诺宣扬“日心说”,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

17~18世纪

徐光启从澳门延请西士,募购西洋火炮;黄宗羲写成《明夷待访录》;康熙设置南书房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洛克发表《人类理解论》;马嘎尔尼使团访华,赠送英国“君主号”战舰模型等

19世纪

“一口通商”体制;鸦片战争后,签订一系列条约;“中体西用”指导下的洋务运动开始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美国工厂已达数十万家;日本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方针

 

 

——据《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中国近代史》整理

上表是15世纪至19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农业革命始于16世纪初的圈地运动。随着美洲贵金属涌入西欧,货币贬值,英国羊毛和粮食价格飞涨,而同期农业雇工的工资提高幅度较小,使得乡绅、贵族竞相采取雇人放牧的圈地制经营方式,以减少开支。英国革命后,议会通过立法废除骑士领地制及一切与之相关的封建捐款和义务,土地日益集中。这些大土地所有者资金雄厚,增加投入,为新肥料、农业机械的应用奠定基础。大农业的确立、新的耕作制度的采用及农业机器的推广,使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到19世纪中叶,集约化农业逐步建立起来,英国农业革命完成。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农业革命初探》

材料二  中国农业自鸦片战争后开始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艰难嬗变。晚清政府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和兼并,但大量并购土地的多系官僚、军阀和豪强,他们在兼并土地后仍采用封建租佃制,农业效益较低。新政期间,政府因缺乏足够财力和传统势力的阻碍,很多政策成为一纸空文,农业技术改革进展缓慢。结果,新式农业始终也没有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农业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与英国农业革命相比,近代中国农业改良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农业改革的结果。

 

查看答案

1946年2月,美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说:“美国不能依靠外交谈判和苏联打交道,而必须也能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不会引起美、苏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因为苏联的力量弱于西方。”凯南这一谈话表明当时

A. 美国开始对苏采取冷战政策

B. 美国已出现遏制苏联的思想

C. 美苏战时合作关系完全破裂

D. 美苏已爆发了直接军事冲突

 

查看答案

据记载,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大量地雇用了黑人顾问和专家,联邦在职人员名单中黑人雇员数不断增加,黑人雇员遍及政府各部门。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A. 开始打造公平公正社会

B. 旨在消除种族歧视现象

C. 有利于缓和社会的矛盾

D. 改变了美国政府的属性

 

查看答案

在莫奈的画中有如此场景:宁静的午后,深奥的黄昏,撑阳伞的美丽忧伤女子,草地上读书的少女,阳光下的田野和树林……一切都是那么优美、雅致、美妙,那明亮的调子总是给人一种希望、一种慰藉。材料体现莫奈的作品

A. 追求主观化的艺术表现

B. 重在描绘山水田园风光

C. 执着于对同一主题写生

D. 采用夸张手法表情达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