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甲午战败震动朝野。换约后第三天,光绪...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甲午战败震动朝野。换约后第三天,光绪帝颁发朱谕称:“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艰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谕旨颁发后,臣工纷纷上奏,递条陈,谋求国事。两月后,光绪又颁布“因时制宜”上谕:“叠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施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矿产、折南漕,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大约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此应及时举办。”署理直隶总督称:“此诚我中国自强之一大转机也。”康有为等人盛赞:“薄海臣民,捧读王言,破去拘索(牵)之光,光大维新之命,化行风波,人人可以昌言新法。”

—摘编自张海荣《甲午战后改革大讨论考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颁布的两条谕旨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绪帝颁布谕旨的背景及作用。

 

(1)相同之处:都承认国家面临严重危机;都主张改革。 (2)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失败,未能实现国家富强。作用: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推动改革事业的发展。 【解析】 (1)相同之处: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一中的“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艰苦一心”、“大约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可得出二者都承认国家面临严重危机;材料一中的“痛除积弊”、“采择施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矿产、折南漕,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大约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此应及时举办”可得出都主张改革。 (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背景:结合材料中的“甲午战败震动朝野”可以得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结合所学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意味着洋务运动破产可以得出洋务运动失败,未能实现国家富强。作用:由于两次颁布谕旨都涉及到了要挽救民族危机和进行改革,所以结果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由材料中的“光大维新之命,化行风波,人人可以昌言新法”可得出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推动改革事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朝鲜战争爆发后,随着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苏联向中国提供多笔贷款,涉及金额50多亿旧卢布。1950年至1953年间,中国通过这些贷款从苏联购置了60个步兵师的装备和590架飞机。1951年,中苏达成协议,规定苏联向中国转让制造陆军通用武器和弹药的特许权,并提供技术资料、武器样品及派遣专家来华指导生产,商定苏联援助中国建立飞机修理厂。中国选择了18种苏式枪械、火炮及弹药作为仿制对象,随后开始大规模生产苏式武器。鉴于美军飞机轰炸给志愿军后勤补给所造成的巨大困难,苏联3个航空兵师直接投入空战,使美军再无法对鸭绿江地区实施轰炸任务,并负责保护志愿军的后方交通运输线。这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必要保障。

—摘编自薛海玲《朝鲜战争中苏联对华军事援助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朝鲜战争期间苏联对华军事援助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华军事援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华军事援助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日衰,中央权阉横行。地方藩镇跋扈,朝政混乱,政府赋税供办之地只倚江南八道。唐宪宗于805年登基后,启用干练有为之人担任度支、盐铁转运二使,整顿漕运,使江淮米至渭仓。改变过去由地方州府负责的两税征收权,将财赋之权从地方收归中央,削减各地的留用数额。调整纳税物的折价标准,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折算纳税,改革钱物上供、送使、留州的比例,削减地方的留用额,增加国家的上供额。此外,它还下令罢除了诸道两税外榷率,政府再三颁发诏旨,重申“两税留州留使钱外,加率一钱一物,州府长吏,并以枉法赃论”,针对置吏不精、流品庞杂、冗食日滋的现状,下令裁汰冗官,共并省内外官806人,请司流外官1769人。百姓如遇天灾人祸,则减免赋税,开仓赈济,以济民命。所以后世史家称:“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太宗、玄宗和宪宗)。”

—摘编自贾艳红《论唐宪宗对永贞革新的继承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宪宗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西方

15~16世纪

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李时珍著《本草纲目》,集我国药学成就之大成

哥伦布航行抵达美洲;布鲁诺宣扬“日心说”,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

17~18世纪

徐光启从澳门延请西士,募购西洋火炮;黄宗羲写成《明夷待访录》;康熙设置南书房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洛克发表《人类理解论》;马嘎尔尼使团访华,赠送英国“君主号”战舰模型等

19世纪

“一口通商”体制;鸦片战争后,签订一系列条约;“中体西用”指导下的洋务运动开始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美国工厂已达数十万家;日本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方针

 

 

——据《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中国近代史》整理

上表是15世纪至19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农业革命始于16世纪初的圈地运动。随着美洲贵金属涌入西欧,货币贬值,英国羊毛和粮食价格飞涨,而同期农业雇工的工资提高幅度较小,使得乡绅、贵族竞相采取雇人放牧的圈地制经营方式,以减少开支。英国革命后,议会通过立法废除骑士领地制及一切与之相关的封建捐款和义务,土地日益集中。这些大土地所有者资金雄厚,增加投入,为新肥料、农业机械的应用奠定基础。大农业的确立、新的耕作制度的采用及农业机器的推广,使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到19世纪中叶,集约化农业逐步建立起来,英国农业革命完成。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农业革命初探》

材料二  中国农业自鸦片战争后开始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艰难嬗变。晚清政府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和兼并,但大量并购土地的多系官僚、军阀和豪强,他们在兼并土地后仍采用封建租佃制,农业效益较低。新政期间,政府因缺乏足够财力和传统势力的阻碍,很多政策成为一纸空文,农业技术改革进展缓慢。结果,新式农业始终也没有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农业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与英国农业革命相比,近代中国农业改良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农业改革的结果。

 

查看答案

1946年2月,美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说:“美国不能依靠外交谈判和苏联打交道,而必须也能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不会引起美、苏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因为苏联的力量弱于西方。”凯南这一谈话表明当时

A. 美国开始对苏采取冷战政策

B. 美国已出现遏制苏联的思想

C. 美苏战时合作关系完全破裂

D. 美苏已爆发了直接军事冲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