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镜头下的民国年代》中的中华书局公民课本(民国十二年)的目录。对此理解不正...

下图是《镜头下的民国年代》中的中华书局公民课本(民国十二年)的目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内容涉及政治生活多方面

B. 有利于塑造积极的国民性

C. 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变革

D. 体现国民革命的巨大作用

 

D 【解析】民国十二年是1923年,国民革命是1924年才开始,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图片中课本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生活等多个方面,故A项正确;图片中“爱国”“责任心”说明书本有利于塑造积极的国民性,故B项正确;民国时期社会变革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勇在《超越革命与改良》中记述:“在世纪初国人精神迷失而不知所措的特殊背景下,五四的选择为当时苦闷的思想文化界带来了一线希望,因而很快成为新派知识分子的普遍认识。”材料中“五四的选择”是

①民主科学

②工农联盟

③爱国主义

④马克思主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1911年12月,孙中山说:“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吾人不能对于惟置信推举之人,而复设防制之法度。”这表明孙中山

A. 反对实行内阁制

B. 提倡三权分立原则

C. 主张民主共和制

D. 否定民主监督机制

 

查看答案

1902年2月初《泰晤士报》报道了此前两天慈禧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景:“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这表明清政府

A. 允许各国公使进驻北京

B. 同意各国派兵保护使馆

C. 已经丧失对外抵抗意识

D. 开始成为“洋人的朝廷”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前,日本天皇每年从皇室费用中拿出30万元补充军费;实业界领袖组织“报国会”募捐,财界也大力支持日本为战争发行的军事公债。清朝恰好相反,每年从海军军费中挪用30万两建造颐和园:为准备庆祝慈禧60大寿而耗费的大约1400-2000万两白银,可购买10艘“定远”型铁甲舰、20艘“致远”型战舰。这段材料说明

A. 社会政治是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

B. 中国海军军事装备远远落后日本

C.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D. 慈禧万寿庆典直接导致中国战败

 

查看答案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尽情扫荡孔庙和孔子等人的牌位,把儒家经书斥之为“妖书”,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材料主要反映了这时期的太平天国

A. 选择西方宗教思想动员群众

B. 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 表达了农民阶级的主要诉求

D. 具有民主平等的思想追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