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杨度(注:...

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杨度(注:立宪派的中坚人物)之所以力攻革命党“民族主义”之缪,是因为当时的革命党人多从狭隘的“民族主义”的立场出发,宣扬中国“亡国论”,“毫无根据地否认满族是中国人,如说满洲未建国前为中国的‘羁縻州’,不同于中国主权直接覆盖之领土,且未曾在明代取得中国国籍云云,满族既非中国人,清朝取代明朝,便非一般皇室更替的改朝换代,而是中国为外族所灭亡”。

—摘编自章开沅《“排满”平议——对辛亥革命前后民族主义的再认识》

材料二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前狭隘的“民族主义”主要存在哪些局限?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上半叶的民族主义和民主革命”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

 

(1)只是反满、排满(或具有种族主义的局限);缺乏明确的反帝要求;缺乏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意识(或否认满族是中国人)。 论点(完整或者分两层提出观点得 论证(分两层进行论证,每个层次至少2个论据,得分不超出本层次总分。) 20世纪上半叶,民族主义与民主革命是两大主题,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方面,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旗帜,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以民族主义动员和组织反清斗争,并最终推翻了清朝统治。五四运动,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而爆发,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国民革命时期,在民族主义的指引下,“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北伐战争开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是全民族的抗战,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民主革命的发展进一步发展了民族主义,丰富其内涵。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国民革命时期:民族主义突破了辛亥革命时期的狭隘性、局限性:不仅具有了反对帝国主义、追求民族独立的内容,还表达了反对军阀割据、实现国家统一的期待。抗战时期,全民族的抗战形成了民族主义空前觉醒的局面。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否认满族是中国人”“中国为外族所灭亡”的信息以及材料二中“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从排满和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要求回答。 (2)本体属于小论文撰写,首先依据材料信息提取“20世纪上半叶,民族主义与民主革命是两大主题,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观点,其次论据从“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旗帜,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民主革命的发展进一步发展了民族主义,丰富其内涵”的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在政治制度上进行了创新,建立了一套新的政治管理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宪宗“十五六年未尝与群臣相见”,“上下否隔,朝政日非”。①孝宗日从事于“烧炼斋醮”,“视朝渐晏”,章奏“或稽留数月,或竟不施行,事多壅滞,有妨政体”。②武宗“异言日沃,忠言日远”,“用舍之颠倒,举措之乖方,政务之废弛,岂不宜哉”。③

洪武九年改设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行省”。“布政使,掌一省之政……凡僚属满秩,廉其称职、不称职,上下其考,报抚,按以达于吏部,都察院。三年,率其府州县正官朝觐京师,以听察典。”宣德时,定全国分十三布政使司。“初置藩司,与六部均重。布政使入为尚书、侍郎,副都御史每出为布政使。”④

材料二对比一下自秦至清,会发现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延续时间超过260年,且没发生过分代(如西汉、东汉)的只有唐、明、清三朝。再比较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明朝也都名列前茅。这不能不让人疑感,就如清代史学家赵翼曾慨叹:“不知主德如此,何以尚能延此百六七十年之天下而不遽失,诚不可解也。”⑤

—摘引:①⑤清代赵翼:《陔余丛考》②④《明史》③《明武宗实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代的政治特质和布政使的地位。

(2)材料中赵翼慨叹“诚不可解也”,表达了他怎样的困惑?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明代国家政治管理体系的角度破解赵翼的困惑。

(3)结合上述材料,评价明代的政治管理体系。

 

查看答案

2017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在哈萨克斯坦举行,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表《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重要讲话。这表明中国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 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 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查看答案

学者王俊彦在《中日关系掘井人》一书中,精选了中日友好关系的缔造者共45人(下表为部分),以纪实手法生动描述了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明做出的特殊贡献。这些中日双方的政治家及有识之士的行为

中方

日方

1.毛泽东:中日关系的缔造者

21.松本治一郎:日中友好先驱

2.周恩来:中日关系的奠基者

24.松村谦三:搭建中日友好的转向之桥

5.郭袜若:中日民间友好先驱

28.内山完造:努力推进中日民间外交

11.楚图南:中日文化交流促进者

33.田中角荣:决断中日建交功系千古

12.张奚若:善于结交日本朋友

39.白土吾夫: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A. 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B. 表明中日两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 是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响应

D. 受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普说“对于……会议,我们很感兴趣。会议的宗旨是扩大和平区域和反对殖民主义。我们认为,这个宗旨很好,我们支持这个会议。如果各国同意,我们希望参加这个会议。”最终新中国得到邀请参加此次会议。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

A. 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积极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查看答案

2008年,国民党“大选”参选人马英九曾表示,两岸直航之后不是国际航线,而是特殊航线,它的名称叫做“两岸航线”。12月,台湾海峡北线空中双向直达航路正式开通启用,标志着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直接、双向、全面空中通航变成现实。这反映出

A. 大陆提出了和平统一方针

B.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C. 通过协商解决了香港问题

D. 台湾当局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