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A. 英国和中国

B. 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

C. 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D. 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

 

C 【解析】工业革命后世界日益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开展了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的欧美国家,一部分是落后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亚非拉地区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因此有了所谓“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概念,故答案为A。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如果引用这段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论题的论据

A. 论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

B. 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C. 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论英国何以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查看答案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 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 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D. 工业革命的进行

 

查看答案

15世纪“欧洲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的主要原因是

A. 当时他们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 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C.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 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查看答案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A. 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B. 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C. 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D. 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查看答案

据下表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

——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A. 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B. 北方经济盛极而衰

C. 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D. 南方地区逐渐开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