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两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两个时期改变组织的方式分别是

A. 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解析】材料“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现农业奇迹”,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根据题干“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反映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D项正确。合作化是在过渡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大跃进不符合“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故B项错误;土地改革不符合“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

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A. 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B. 民族工业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C.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 军阀割据混战

 

查看答案

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甲午战争之后

D. 辛亥革命之后

 

查看答案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使中国逐步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材料旨在强调

A. 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偶然性

B. 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

C. 洋务官员思想观念的落后性

D. 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

 

查看答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A. 英国和中国

B. 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

C. 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D. 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