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全球化可以说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时就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全球化可以说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时就已经开始了。随着欧洲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全球化就伴随着战争、暴力、殖民扩张、资本输出、自由贸易等各种因素而不断演进。……到20世纪初期,全球化迎来了其自身发展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次高潮随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打断。……从80年代开始,全球化开始了它的第二个进程和高潮:这一进程是与两极体制的终结联系在一起的。

材料二 例如,我们要参与全球竞争,要加入WTO,但谈判进行得那样艰难和旷日持久,其中固然有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设置种种非经济因素的政治障碍;同时也确实有我们自己的发展水平问题。作为“全球化”和全球竞争的“后来者”。中国只能在发达国家早已制定的条款和“游戏规则”上进行“讨价还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异同点。并说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2)我国是如何努力改变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后来者”地位的?

 

(1)异同点:推动力、影响相同;进行的方式、参与者地位不同。 积极影响: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最大受益者;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机遇;加速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2)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我国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谋求国际合作,争取改变原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顺应全球化趋势,积极加入WTO;合理利用现有规则,趋利避害。 【解析】 (1)第一小问不同点从推动力和影响力回答;第二小问从进行的方式和参与者地位不同回答;第二小问积极影响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二“要参与全球竞争,要加入WTO”“确实有我们自己的发展水平问题。”和所学从“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我国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谋求国际合作,争取改变原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以及顺应全球化趋势,积极加入WTO”等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

(1)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这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不可能有稳定的政治和有保障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冒险和混乱。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得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此外,任何为了政治或其他目的而企图增长人类痛苦的政府、政党或集团,都将遭到美国的反对。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材料二 一项帮助东欧的无形的(新)马歇尔计划(价值高达1000亿美元甚至更多)正在形成。在美国的马歇尔计划(640亿美元)启动了被战争搞得疲惫不堪的西欧经济之后40多年,一个同样雄心勃勃的计划正在制定,以促进东欧的变革。新援助战略的明确内涵是将大量资金注放东欧,使其成为恢复混乱经济的样板,以重新启动苏联国内的改革进程。这种改革旨在促进从失调的控制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

——美国《世界箴言》(1991年4月刊)

材料三 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那样,今天的前苏联几乎筋疲力尽。商业利益将在1992年促使西方在前苏联提供援助。便是我们目前不像1947年那样感觉到明显的安全威胁,因此西方盟国今天大概不会像美国当年为欧洲复苏而使出那么多钱。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2年2月25日)

请回答:

(1)马歇尔声明“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的。请结合材料一中的有关文字对此加以简要评价。

(2)参照材料一和材料二,马歇尔计划与“新马歇计划”所反映的美国战略意图的异同。

(3)材料三与材料二表明,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西方国家对“新马歇尔计划”的调整明显下降。试指出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清除、摈弃、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

——列宁《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报告》

材料二 读下图:

材料三 英国没有专门的宪法法典,实行不成文宪法,其宪法体系包括历史上制定的各种宪法性质的文件,如《大抗议书》《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等。

(1)依据材料一的观点,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资产阶级是通过哪些斗争形式来完成其革命任务的?

 

查看答案

在广播电视出现以前,最有效的新闻媒介是(  )

A. 电影    B. 报纸    C. 互联网    D. 口头传播

 

查看答案

新华网太原2008年10月31日电,晋北妇女的婚姻在这30年中经历了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完全自由恋爱,从“相亲不出50里”到“互联网上找知音”,择偶标准也从选择“嫁汉吃饭”到寻找“知心爱人”。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流动频繁,知识视野扩大

B. 择偶观念开放自由、个性化

C. 互联网发达,有利于思想交流

D. 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