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

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

A. 加强了君主专制

B. 拓展了中国疆域

C. 实现了国家统一

D. 推动了官僚政治

 

D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分裂割据混战,排除BC;材料涉及的是地方管理问题,和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结合所学,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殷商主要把王室子弟分封到王畿之地,加强对被占领地区的控制。而到了周代,所封的同姓子弟诸侯国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如同往原方邦部族里“掺沙子”。这种变化说明西周时期

A. 君主权力得到了某些强化

B.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C. 地方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

D. 大一统国家管理已经基本成型

 

查看答案

西周的舆服制度是各级贵族等级的标志之一。所谓“舆”是指车,“服”是指冠冕和服饰。册命舆服为官方的信物,为政府任命官员爵位、身份及权利的象征。公、候、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这表明

A. 舆服适应周礼的发展而得以不断完善

B. 舆服制度是专制皇权强化的标志之一

C. 舆服制度与分封制及礼乐制联系紧密

D. 舆服制度对平民和奴隶的限制比较少

 

查看答案

西周时所有国家大事,君王都要以宗主的资格,按照礼制,到宗庙向祖先请示报告。君王要发布命令,包括作战命令,必须在宗庙发布。君王要授给臣下官职,必须在宗庙举行册命礼。由此得出西周时

A. 西周王权受宗法制的严格制约

B. 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C. 统治者借助祖先崇拜进行统治

D. 分封制度下等级森严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节节败退,于是奕䜣起初主战热情开始冷却,倾向求和。尤其是太平天国在南方的迅猛发展,权衡利害,奕䜣得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便以中国出卖大片领土主权结局。战后,为便于与列强“合作”,奕䜣又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负责处理外交事务。奕䜣在“自强”名义下积极倡导购买洋枪洋炮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不久,奕䜣和倭仁作为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在同文馆进行了一次激烈的交锋。光绪二十年,奕䜣旧疾复发,旋病重而死,时年67岁。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奕䜣成为清朝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奕䜣的功过。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古代主要用圭表测量正午日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测定方向。1668年,康熙命钦天监官员与传教士南怀仁同测正午日影和星象,结果钦天监官员所测皆误,南怀仁推算分毫不差,康熙震怒,“复用西洋历法”。1705年,教廷派遣特使多罗来华,多罗宣布禁止中国教徒敬孔祭祖,引起清廷与教廷严重冲突。1712年,纪理安等传教士不愿在中国使用欧洲新天文表,康熙对欧洲传教士失去信任。康熙认为,应师洋人之“技艺”,为我所用,只有编撰历算著作,才能达到摆脱洋人垄断之目的。1713年,康熙下旨设立蒙养斋算学馆,亲自主持编撰《律历渊源》,全书共三部分,第一部分《历象考成》42卷,以前朝《崇祯历书》为基础,部分引用了传教士所传天文数据。有学者认为:“<历象考成>与当时西方天文著作相比,其差距要比《崇祯历书》与以前西方天文成就相比的差距大得多了。”

——据韩琦《科学、知识与权力——日影观测与康熙在历法改革中的作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历法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评康熙历法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