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太宗认为政治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

唐太宗认为政治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

A. 重视唐代民主政治的建设

B. 意识到了制度设计的重要性

C. 认识到限制皇权的必要性

D.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唐太宗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皇帝决策的失误,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故A、C项错误;材料“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反映了唐太宗认识到国家顶层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宋朝,明令禁止应试举子对主考官自称"门生”,或称主考官为“恩师”、“师门”,并又创制“糊名”和“誊录“之制。这此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宋朝科举制

A. 能够杜绝科举考试中的徇私舞弊行为

B. 促使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发展到顶峰

C.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需要

D. 为明清之际的八股取士制度埋下隐患

 

查看答案

中国古化户籍制度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同时,科举考试也要求考生必须在原籍地、以本身所属户籍类别参加。这反映了户籍制度的实质是

A. 维护儒家伦理道德

B.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C. 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D. 保证选官相对公平

 

查看答案

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

A. 加强了君主专制

B. 拓展了中国疆域

C. 实现了国家统一

D. 推动了官僚政治

 

查看答案

殷商主要把王室子弟分封到王畿之地,加强对被占领地区的控制。而到了周代,所封的同姓子弟诸侯国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如同往原方邦部族里“掺沙子”。这种变化说明西周时期

A. 君主权力得到了某些强化

B.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C. 地方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

D. 大一统国家管理已经基本成型

 

查看答案

西周的舆服制度是各级贵族等级的标志之一。所谓“舆”是指车,“服”是指冠冕和服饰。册命舆服为官方的信物,为政府任命官员爵位、身份及权利的象征。公、候、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这表明

A. 舆服适应周礼的发展而得以不断完善

B. 舆服制度是专制皇权强化的标志之一

C. 舆服制度与分封制及礼乐制联系紧密

D. 舆服制度对平民和奴隶的限制比较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