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要忘记以下情况,德国人入侵苏联,是经过芬兰、波兰、罗马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要忘记以下情况,德国人入侵苏联,是经过芬兰、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德国人所以能够经过这些国家侵入苏联,是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当时存在着敌视苏联的政体……苏联为了保证自己将来的安全,力求在这些国家内能有对于苏联抱着善意态度的政府

—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真理报〉记者的谈话》

材料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艾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对外政策的特点,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苏美“和解”的认识。

 

(1)特点:实行防御型的对外政策,力图在东欧建立“安全带”。主要原因: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的教训;为自身发展谋求相对和平的环境;扩大对东欧国家的政治影响。 (2)现象:苏联主动谋求与美国缓和关系。认识:苏联是在美国处于攻势的背景下谋求缓和关系的,“和解”只是双方关系的表面现象,实际上双方都没有放弃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解析】 (1)本题依据材料一“苏联为了保证自己将来的安全,力求在这些国家内能有对于苏联抱着善意态度的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东欧“安全带”的角度指出苏联对外政策的特点。再从二战的教训、苏联安全的需要、冷战的影响等方面说明其主要原因。 (2)本题据材料二“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艾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即可回答这反映了苏美缓和的现象。再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美苏争霸、国家利益等方面回答对苏美“和解”的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在2002年新年钟声就要敲响的时刻,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新年贺词《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指出:“进入新的一年,促和平,求发展,仍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平是世界发展的前提。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中国人民需要和平。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各国人民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不懈努力,共同建设一个和平、发展、进步的美好世界。”

请完成: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2)请你简要说出“促和平”与“求发展”之间的关系。

(3)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威胁有哪些?

(4)某班级要举行一次以“维护世界和平”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为该班级班会拟一个题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巴两个自治领域的划分主要根据英属印度居民的宗教信仰……从《蒙巴顿方案》颁布至1951年,约720万伊斯兰教徒成群结队迁往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的约90万印度教徒也携儿带女迁往印度……加之《蒙巴顿方案》没有明确划分印巴边界,东、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即现今的孟加拉国)相距遥远,而恒河和印度河流经印巴两国,这又造成印巴边界纠纷问题和河水争端问题。

材料二

印巴分治

材料三新华社新德里2009年3月21日电,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20日晚在两国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一带发生交火,造成1名印度士兵受伤。1947年分别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后,印巴两国已经爆发了三次战争,其中两次源于克什米尔争端。半个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松,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

请回答:

(1)从材料中看出巴基斯坦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

(2)印巴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其根源又是什么?

(3)印巴矛盾为何长期得不到解决?

(4)印巴冲突的升级会造成哪些危害?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大学士刚毅曾于慈禧面前“伏地痛哭”,指责维新变法。当戊戌五、六月间,皇上言改革,举朝言改革,民间言改革,而彼独悍然曰:“吾誓不改革。”表示“痛心疾首于新政,必尽罢之而后快”。大学士徐桐甚至无耻地宣称:“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朱贤枚《慈禧扼杀戊戌变法的前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康有为依托古人宣传改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顽固势力对维新变法的态度。结合变法的具体内容,简要说明他们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3)指出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的标志是

A.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 联合国的成立

C. 关贸总协定成立

D.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