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陆九渊还说:“收拾精...

“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陆九渊还说:“收拾精神,自做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阙!”陆九渊在此强调的主旨是(  )

A. 儒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    B. 充分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

C. 天理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D. 吸收佛道思想加强内心修养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反对格物致知,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可知他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心学对人自身的约束作用,故B项正确;陆九渊的观点是强调心是世界的本源,理是万物的本源属于程朱理学,故C项错误;材料虽然强调道德的作用,却不能说明其来源于佛道,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

A. 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 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C. 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 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

 

查看答案

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A. 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 荀子的止争息乱

C. 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 孟子的与民教化

 

查看答案

荀子曰: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材料反映出荀子认为(  )

A. 后天的修养对性情具有改造作用

B. 以礼乐规范可使人们的行为向善

C. 道德规范对性情的改造非常重要

D. 通过法治权术迫使人性转恶为善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孟子重视百姓,要求保民,但并没有赋予百姓选举权、管理权,更没有赋予百姓决策权。其意在说明

A孟子的民本思想具有虚伪性

B.孟子的重民主张并非民主思想

C.孟子的思想不适合现代社会

D.孟子尚未认识到百姓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 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 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 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