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90年前后一位地主从浙江余姚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但从宁波乘船到上海...

1890年前后一位地主从浙江余姚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但从宁波乘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却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科技。材料主要反映出

A.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B. 浙江周边地区的交通发达

C. 工业品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

D. 交通进步推动人观念转变

 

D 【解析】由于路途的遥远导致地主要求儿子学习西方科技,显然是交通进步推动人观念转变,D正确;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近代化,不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A错误;B不是材料主旨信息;C中民众生活受到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方政治学家把因通信技术发展而推动的民主现象叫做“媒介民主”,“在传统上,政党是民众表达利益、愿望和要求的最重要的工具。现在,媒介也作为政治参与工具出现。民众过去主要通过政党来做的事情,现在也可以选择通过媒介的途径来做。”材料旨在说明

A. 技术进步使媒介的政治功能增强

B. “媒介民主”逐步取代了政党民主

C. “媒介民主”实现了让人民当家做主

D. 媒介是政党与公众沟通的主要渠道

 

查看答案

1984年,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它反映了

A. 小农经济封闭性的要求

B. 工业化水平高的要求

C. 农业必须走合作化道路

D. 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查看答案

(题文)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阶段: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些变化反映的木质问题是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D. 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是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年代,敢下海就能淘来第一桶金。”大量公务员“下海”经商,社会上出现了“下海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正式确立

B. 国内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C. 政治体制剧变引发经济变革

D.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变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